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证券市场投资者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决定因素的分析过程中依然蕴藏着大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不少国外文献开始实证解析市场中个体相对风险厌恶系数过高-#8220;股权溢价之谜#8221;的成因,如探究不同类型实体经济变量对过低投资损失容忍度的影响以及传导途径等问题。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文献中虽也有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试图剖析中国 A 股市场风险溢价产生的缘由,但相关研究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模型框架来描述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特征,致使最终结论大相径庭。
本文试图引入等级依赖效用函数( RDUT) ,通过投资者行为扭曲的独特视角诠释证券市场为何出现过高的风险溢价-投资者较大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建构基于等级依赖效用函数的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框架,引入 Prelec概率权重函数,选取含红利的经流通市值加权计算的综合A股收益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年期存款利率以及消费满意指数变动率等指标数据( 时间跨度为 1995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 ,旨在完成大陆A股市场5 个不同涨跌周期投资者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校正,从实际交易数据的分析出发验证理论架构的合宜性。
另外,在新建构的模型框架内,选取含红利的台湾加权指数收益率(时间跨度为 2001 年 2 月至 2012 年 12 月) ,针对台湾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特征进行深入评析和比较研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个体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和市场股权溢价的讨论,可以追溯到 Mehra和Prescott(1985) 的经典文献。作者认为阿罗-德布鲁经济学均衡模型不能解释现实中较高的股权溢价以及相对较低的无风险利率,且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位于之外是不合宜的。
( 一) 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与#8220;股权溢价之谜#8221;: 现状剖析
刘仁和与陈柳钦(2005) 估计的中国投资者相对风险回避系数远远大于10,即远大于Mehra和Prescott(1985) 所认可的最高水平,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股权溢价之谜,并指出了解释个体产生过度损失厌恶缘由的潜在研究路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主要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想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例两个层面对我国股市发展问题与厌恶系数情况进行研究。
本文内容计划为四大块,分别为:
1.中国股市投资者风险发展概况。
5. 参考文献
[1]李云红. 中国股票市场的适应性市场假说特征及相关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宋振学. 转轨经济中的金融市场与居民跨期消费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王晟,蔡明超. 中国居民风险厌恶系数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居民投资行为数据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11,08:192-20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