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8220;影子银行体系#8221;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联邦会议上提出,用以概括那些不在监管范围内,却行使银行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住房贷款证券化,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一系列金融创新、全球一体化等影响下,形式日益繁多,规模也迅速扩大。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浮出水面。而伴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资金需求的不断上升,这场由影子银行掀起的金融海啸很快波及到了传统商业银行,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子银行在金融行业中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扩大了中间业务收入,弥补了商业银行业务的覆盖不足,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补充、促进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不够完善的监管制度,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影子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套取了银行的资金,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规避了监管,抵消了央行调控效果,放大了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由此看来,如何保持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我国情况来看,与西方国家相比,由于金融开放程度有限,影子银行的具体表现形式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很大区别,西方国家一般为#8220;金融交易型#8221;影子银行,中国则主要是#8220;直接融资型#8221;影子银行。不同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也不同,研究这种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对像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银行融资主导型国家来说,意义不言而喻。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在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影子银行的差异,对中国影子银行的作用及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影子银行发展初级阶段对其进行引导,消除风险隐患,发挥其对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积极作用。
(2)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影子银行这一名词首次出现是在2007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Paul McCulley(2007)提出了影子银行的概念,认为影子银行是#8220;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非银行的投资渠道、投资工具、结构化产品,与接受正规监管的传统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8221;。
ZoltanPozsar,Tobias Adrian,Adam Ashcraft amp; Hayley Boesky(2010)介绍了影子银行制度上的特征以及经济角色并分析了影子银行系统与传统银行系统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影子银行之间沿着一个中介链条互相连接,影子银行被这个金融链条连接成一个网络,就是影子银行系统。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2022.12.31 选题、开题、确定写作调研提纲,文献收集、整理分析
2022.1.1-2022.1.18 实地调研、提交资料、整理分析
2022.1.19-2022.3.19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24-25
[2] 陆畅:影子银行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及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2012(1):94-105
[3] 邱峰: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融合及其风险规避研究[J],金融会计,2012(7):43-3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