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空气质量却急剧下降。
人们对各种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室内环境监测设施实时性差、精度低、体积大、功能不齐全等,难以适应人们的要求。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课题关键问题:1. 熟悉相关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掌握相关单片机电路及信号发生电路的原理与应用;3. 学会利用单片机开发装置实现电路设计;4. 根据电路工作过程,画出软件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编写相应的程序,进行调试。
难点:1.整个系统中,首先是单片机的选择,不同单片机器件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单片机很重要。
室内空气品质测试指标的选定,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不可能逐一测量,研究的思路是用一个典型的污染物代表一类污染物,这种污染物称为评价指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国外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较早,就温室控制而言,始于20世纪70年代。
从组合仪表,采集、记录、控制待监测地信息到80年代末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再到目前正在研发当中的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的综合控制系统。
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环境监测测控制技术日新月异,研制自动化、微型化、无人化的智能监测控制系统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
4. 研究方案
1、通过查阅资料,明确本系统的研究对象及实现功能,对本系统软硬件设计进行划分并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案;2、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其功能设计,电路工作原理;3、进行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硬件电路构成、测量原理以及单片机的选择;4、建立单片机软件开发环境,掌握对KEIL C51软件的使用; 5、根据所设计的硬件原理图,在分析透彻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各部分的软件流程设计并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必要时查阅相关的数据手册和使用说明书等资料;6、根据课题要求达到的功能,实现外围电路各部分电路程序的有机整合,完成课题主程序及相关函数代码的编写;7、进行系统调试,验证系统功能,并根据实际调试的结果修改与完善程序流程与代码;8、总结课题设计的过程和结果,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5. 工作计划
第1周: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传感器以及单片机工作原理;第2周:继续查阅相关资料,翻译外文文献,论证设计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第3周:根据指导教师审阅开题报告,提出修改意见,整改并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同时开始设计系统组成原理框图;第4周:进行系统电路原理图设计,绘制电路原理图;第5周:继续设计系统组成原理框图,进行控制电路原理图设计,绘制电路原理图;第6周:完善电路组成,进行电路元器件选择、参数计算等;第7周:搭建、焊接硬件电路,并对硬件部分进行测试;第8周:软件结构和流程图设计,进行软件设计、程序调试以及仿真;第 9周:继续进行软件设计、程序调试以及仿真;第10周:电路硬件和软件部分联调,同时列写毕业论文大纲,准备起草论文;第11周:进行系统的整体调试,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第12周:修改、完善毕业论文,本周末提交毕业论文; 第13周:指导教师审阅毕业论文,修改后准备毕业答辩;第14周: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