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完整街道的概念为街道的设计和运行应为全部使用者提供安全的通道,各个年龄段的行人、骑车人、机动车驾驶人和公交乘客,以及所有残疾人都能够安全出行和安全过街。
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小汽车数量逐年上升的背景下,现代街道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已经自动定位成了小汽车群体,同时,街道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机动车的通行能力,而对行人和自行车的出行关注甚少,许多街道甚至缺乏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因而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了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发展。
本次研究将依据规范,基于完整街道的理念尝试对现有的城市道路交通进行改善设计,改变车为本的现状,提倡路权的公平性,通过改善道路结构鼓励绿色交通出行,塑造有活力的街道,以期实现交通空间及资源的共享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小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常态化,为了迎合小汽车增长,现行满足道路需求的交通措施往往导致道路环境的持续恶化。
道路环境的恶化挑战了出行者的公平权益,对机动化的需求满足限制了步行者和非机动车出行者的活动空间,出行环境持续恶化。
以人为本的完整道路政策和实施方案是实现交通公平发展的当务之急。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完整街道的理念性研究顾永涛分析了完整街道理念产生的背景和设计原则,总结了完整街道对我国城市街道设计和建设的四点启示:提倡交通的公平性,鼓励传统绿色交通出行,塑造有活力的街道,建设低冲击模式的街道。
叶朕从完整街道政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完整街道的发展前景,提出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并以美国塔科马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根据完整街道的实施效果,指出其对于中国的借鉴价值,提出中国城市街道发展更安全、更绿色、更具有活力的三个发展方向。
4. 研究方案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完整街道的相关理念与实践资料,了解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已成型的道路体系进行比选确定研究案例,从路网结构、道路等级划分、交通量情况,总结归纳现状存在的问题。
随后以周边土地利用性质为主要参考指标,建立新的分类标准,研究不同区域的街道共性及特点。
5. 工作计划
周次 工作内容1~2 查阅指导老师指定的英文原稿,完成翻译工作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写出文献综述,按时提交开题报告3~4 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归纳总结完整性街道设计的关键要素;5~6 根据地块土地利用性质及道路功能对道路进行重新分类,从功能的视角建立新的街道体系;7 根据地块土地利用性质及道路功能对道路进行重新分类,从功能的视角建立新的街道体系;提出道路功能划分指标,确定设计目标,进行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道路改善设计研究。
8~9 对重新分类后的街道体系进行相关参数的定义、设计并给出相应图示(3D立体图、横断面图、纵断面图);对已成型的体系进行相关实例分析。
10 完成论文初稿11~12 反复修改、完善论文13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