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城际铁路客运枢纽城市功能和交通功能的日益增强,交通集散是影响枢纽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问题,为保障枢纽交通功能的协调发展,论文以城际铁路镇江站客运枢纽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城际铁路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施配置和交通组织设计研究,镇江火车站地处新老城区的交界处,是展现一个城市的重要门户,更是现代化客流集散的综合性枢纽。在初步了解镇江站的现状问题之后,将有针对性的对客运枢纽对的集散交通有全方位认识,并提出合理改善方案。 基于此,论文以镇江站为实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城际铁路枢纽集散设施配置的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城际铁路枢纽进出站旅客的集散交通特性,分析公共交通、出租车、小汽车交通、慢行交通等不同集散设施的配置规模、位置布局,研究各集散方式的进出站交通流线组织。 二)意义 交通枢纽设计的好坏将很大程度影响城市的发展。镇江火车站作为综合交通换乘枢纽,辐射周边组团及中小城镇,承担起串联市域内部交通与衔接城市对外交通的作用。 研究在分析现状道路系统、交通设施及枢纽地区发展问题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年的交通需求并借鉴相关城市的发展经验,从交通设施、交通组织、交通语言、商业功能和文化突显五个角度提出枢纽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改善方案。 以镇江站为例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相似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站集散设施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改善与提升。 |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一、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镇江火车站南广场、航站楼、长途客运站以及北广场共同组成了镇江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周边交通构成复杂,需求增加和规划管理方面的工作缺位造成了一定的交通问题,敏感的区位则将问题自然放大。主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国内外城际铁路枢纽集散设施配置的相关概念理论; 从国内外的案例中找出典型,充分了解客运枢纽站相关的特性,对后期研究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2)镇江站的旅客集散特征调查; 作为集新城老城为一体的客运枢纽站,其周边交通,以及内部交通流组织方式都存在相应问题。在以镇江站为例进行实地调查中,首先需对客运站旅客的客流特性作具体研究。了解站内、站外各换乘方式之间的客流流线及客流量大小,以此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际数据。 (3)镇江站集散设施规模分析; 规模分析需对现状及未来年进行预测。根据现有数据,加上城市规划及车站的功能定位,对未来年的客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未来年城际站交通配套设施规模进行预测,并提出合理方案。 (4)镇江站集散设施布局调整方案; 现状集散设施在布设方式、布设位置及设施规模上存在问题,需根据预测数据,拟定未来年满足需求量的集散设施规模,根据客流流线,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形式,以此为基础提出集散设施的合理布局方案。 (5)镇江站集散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通过站内、站外的交通组织方式、步行流线、公交流线、社会车辆流线、出租车流线及非机动车流线的调查。研究各个流线是否存在冲突点,是否存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并对于现有问题和未来年规划规模大小进行合理改善。 难点问题: (1)城际站客流特性的分析 大型的客运枢纽站,客流特性多样,不仅限于进站、出站。更多的是换乘流线,以及现有交通流组织形式。如:站内、站外客流流线;地上、地面、地下客流流线;周围道路的交通流方式等。需要实地考察,分层、分块进行研究,在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 (2)评价集散设施的规模是否合理 评价一个枢纽站的配套设施是否合理,必须考察现状客流需求量是否能够满足,是否有车辆排队、溢出等现象的发生。调查相关数据,现状年及未来年的客流吸引量,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大致评价设施规模的合理及规划设施的最佳规模。 (3)评价城际铁路交通组织是否合理 评价交通组织的合理性,不仅需对站内、站外的交通组织方式、步行流线、公交流线、社会车辆流线、出租车流线及非机动车流线进行调查,还需要联系客流特性和客流行走流线分析,结合集散设施的布设位置对交通流改善提出合理方案。 (4)城际铁路枢纽站的改善如何与城市文化、经济发展相联系 解决了交通组织问题、交通设施问题、交通标志及交通管理等问题,还不能忽略的是大型枢纽站的形象功能。镇江火车站地处历史文化重点保护的老城区边缘,建筑及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融合性,并且需要和商业区良好契合。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三、文献综述 交通方案的改善和提升应该遵循科学的依据从源头减少问题的发生。我国目前一些中小城市对于交通枢纽地区的建设还不健全,因此需要借鉴很多大城市的先例,以及国内外先进枢纽站的建设理念。在对很多专家、学者文献的参考后,归纳出了关于枢纽站规划方面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站的集散设施布设 郜俊成、杨涛在《构筑高效、集约、人性化的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以南京南站枢纽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为例》[2]中从交通需求预测、枢纽地区综合交通规划以及枢纽核心体的交通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设计对南站枢纽的交通规划与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集散交通的可靠性、交通复合的承受性、换乘交通的方便性、地区开发的支持性等多个角度对南站枢纽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枢纽站必须以公交作为先导,集散设施的全面并不够,更重要的是分层布设、合理规划,以最快的速度集散客流,真正实现零换乘。 戴继锋,赵杰在《高铁枢纽设施布局评价方法》[5]中针对已有高铁枢纽设施布局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乘客集散状况为核心的评价方法。基于乘客在枢纽核心区内的集散时间、集散距离分析,细化评价指标,选取平均集散时间、平均集散距离、90%乘客集散时间、90%乘客集散距离为具体指标。以乘客出行链为分析单元对传统的交通分配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具体指标的详细计算方法。在分析传统的四阶段法以及微观模型建立方法的不足下,采用以人为本,并且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为镇江站的预测提供了科学计算方法。 2.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站的交通流组织 何小洲,过秀成在《高铁枢纽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规划方法》[6]一文中明确指出高铁较大的站间距决定了各站的服务范围也较大,即其服务腹地不仅局限于高铁客运站所在的城市,还往往辐射到周边地区的中小城市。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必须通过发达的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将高铁站与各服务腹地快捷地联系起来。做好交通集散设施的规划,如建立公共交通接驳以及换乘的城市轨道。最重要做到,城市交通流与枢纽站客流的分流。本文首先界定了高铁枢纽服务腹地的定义,按照空间层次将高铁枢纽的服务腹地划分为直接服务区(枢纽地区)、主要服务区(中心城区)和辐射影响区(周边城镇区域)三个层次;其次明确了高铁枢纽主要服务区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体系的构成,提出了主要服务区轨道交通集疏运网络规划方法、常规公交及接驳公交集疏运网络的优化方法,以及辐射影响区的公交集疏运网络规划方法。为论文的研究划分了清楚地结构。 孔令斌在《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讨论》[3]指出了关键一点,即大枢纽并没有带来高效率,反而导致其内部交通组织因行人流线加长而使换乘距离和换乘时间大幅度增加,造成枢纽内部交通组织的复杂化。在大枢纽的瓶颈下,就对枢纽站外部交通的要求更加高,但是实际外部设施无法满足集散需求。这就是没有把交通建设真正与城市建设结合到一起去,我们规划的东西只停留在交通内部。交通功能本身就是为城市开发服务,高可达性的地方就应该有高密度的城市活动,否则就有浪费城市交通投资之嫌。因此,枢纽的选址应该与城市土地开发紧密结合并为城市运行服务,而非只是解决交通系统内部的组织问题。换句话说,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枢纽概念的核心是枢纽中人的转换而非交通线路的聚集。 3.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站设施建设 张小辉,过秀成,杜小川,邓润飞在《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要点及编制指引》[7]中分析了各类枢纽规划的管理机制,从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出发,引出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要点,提出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地市层面枢纽规划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落脚点,重点研究了地市层面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的主要框架和技术指引,并提出规划编制的相关保障措施。更加有力的证明了交通规划与城市区域发展密不可分,必须立足城市远期发展,国家以及地方相关指示进行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合理交通布局。 4.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站建设与城市经济文化发展 通过程世东的《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特点与启示》[4]一文中对日本铁路枢纽站特点及规划方式用意的介绍,能提炼出很多益于我国大型枢纽站学习借鉴的地方。镇江站是新建城际铁路枢纽站,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有很多需要向国外先进借鉴的地方。当斯定律指出:新建的交通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所以一味多建和扩大集散设施,也许实际与规划南辕北辙。日本铁路枢纽站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没有大型站前广场和候车厅,因为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已经具备了能够迅速集散铁路客流量的能力。日本名古屋铁路枢纽站的设计更宛若一个大型商场和高档饭店,在外观上丝毫无法察觉是铁路枢纽。说明日本的枢纽站已经起到了带动周边商业经济的功能,并成为了一面展示城市特色的旗帜。因此,镇江站必须在立于老火车站的基础上加强改善和提升,真正以人为本的进行枢纽站功能设施的规划。 叶冬青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综述与建议》[1]一文中指出在新的交通换乘方式与空间组织理念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也不再是单一的交通集散空间而是城市新型功能混合区并进而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地和城市的重要门户区。 城市综合交通站是一个城市对外联系及发展的重要的设施,在学校的学习中基本掌握了客运枢纽站的基本特征,但缺乏实地经验。通过《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特点与启示》可以借鉴到很多国内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的布设方式,学习到先进的一体化设施的运用,对于镇江站的外来规划与发展提供了很多范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内部空间交通流线设计初探》、《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换乘客流组织动态仿真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和《综合客运枢纽内部换乘组织优化研究》对枢纽站的实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强调客运枢纽站的建设和改善必须以人为本,所以研究客流特性及站内、站外的客流交通流线,对整个客运枢纽站的发展至关重要,镇江站也需实地考察摸清客流数据以评价现有设施规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根据客流特性及其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年镇江站的客流规模,以便进一步提升集散设施规模以完成发展需求。《高铁客运枢纽与城市交通衔接方式优化研究》、《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旅客向导标识的布设方案及评价方法研究》和《铁路客运枢纽设备配置及能力协调研究》三篇文献从客运站内及站外的设施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客运枢纽站设施布设的关键性。对于镇江站,必须联合站内、站外一体化设计,站内空间布局、站外圈层布设,提供强大、快速的集散设施,注意指示标志的人性化体现,注重细节的设计。从《常州市城际铁路交通枢纽周边土地开发策略研究》、《以高速铁路车站为核心进行城市新城区开发的控制要素浅析》、《综合高速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长株潭地区为例》中体现出枢纽站的建设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枢纽站也必须具有带动城市发展的功能。镇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枢纽站的建设需体现城市文化的沉淀,并且结合周边商业区,使之融为一体,带动新城市发展。现阶段,我国中小城市客运枢纽站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急需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参考文献 [1]叶冬青.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综述与建议[J].现代城市研究.2010(7):7-12 [2]郜俊成,杨涛.构筑高效、集约、人性化的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以南京南站枢纽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1,3:9-13 [3]孔令斌.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讨论[J].城市交通,2010,5:1-2 [4]程世东.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特点与启示[J].综合运输,2009,12:70-74 [5]戴继锋,赵杰.高铁枢纽设施布局评价方法[J].城市交通,2010,8(4):16-22 [6]何小洲,过秀成.高铁枢纽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规划方法[J].规划师,2014,(2):53-58. [7]张小辉,过秀成,杜小川,邓润飞.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要点及编制指引[J].现代城市研究.2013,11:72-76 [8]段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应对:以高铁与城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9(1):33-37. [9]过秀成,马超,杨洁,李星,龚小林.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施配置指标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7):20-24. [10]张小辉,过秀成,杜小川,巩建国.综合客运枢纽内涵及属性特征分析[J].现代城市研 究,2011(4):78-82. [11]朱彦东,单晋,李旭宏.面向交通资源整合的大城市公铁枢纽联合布局模式[J].交通运输工程,2008,8(3):86-108. [12]晏克非,于晓桦.基于SID开发高铁枢纽车站建设条件及其影响[J].现代城市研 究,2010(7):13-19. [13]何小洲,杨涛,於昊.基于功能整合的大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法[J].规划师, 2010,8(26):49-54. [14]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江苏省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R].2012. [15]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要点[R].2009. [16]SpasovicLN,BoileMP.Amethodologicalframeworkforoptimizingbustransitservicecoverage[C].TransportationResearch [17]ShigeruMorichi,TetsuoShimizu,Ananalysisoftheeffectofhigh-speedrailwayoninter-regionalmigrationandtrafficflowinJapan |
4. 研究方案
四、方案论证及论文框架 1研究目的 镇江站位于镇江市润州区,隶属上海铁路局管辖,为直属一等站,镇江站现有南北两个站房,分别为南广场的城际站和北广场的普铁站。作为地级市枢纽站,新老站相结合的典型,镇江站在北广场改造、南北广场一体化、连淮扬镇城际铁路接轨等背景下,为更好发挥铁路的交通枢纽作用,很有必要研究其集散设施的配置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为今后相类似的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的改善提升站提供借鉴。 2研究内容 (1)城际铁路枢纽站客流特性及存在问题 现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站多为新、老相结合,一般分为南广场和北广场。作为集新城老城为一体的客运枢纽站,其周边交通,以及内部交通流组织方式都存在相应问题。在以镇江站为例进行实地调查中,可以从交通秩序;周边道路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社会车辆及出租车的停车现状;是否存在占用及溢出现象;站内、站外客流行走流线;公交站设置的合理性这几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现有问题进行归纳,并根据问题的框架,逐一解决,逐一提出改善方案。 (2)现有集散设施是否满足交通需求量 本次研究中交通需求预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镇江城际客流预测,二是城际站相关交通配套设施规模预测。根据现有数据,加上城市规划及车站的功能定位,对未来年的客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未来年城际站交通配套设施规模进行预测,并提出合理方案。 (3)站内及站外的交通流组织方式 通过实地考察,研究站内、站外的客流走向,交通流走向。如步行流线、公交流线、社会车辆流线、出租车流线及非机动车流线。研究各个流线是否存在冲突点,是否存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并对于现有问题和未来年规划规模大小进行合理改善。 (4)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站与城市文化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通过对现有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借鉴和分析,研究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站的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体现城际铁路枢纽站为提高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商业发展以及突显城市文化的作用,提出合理规划方案。 |
5. 工作计划
五、工作计划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