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国际直接投资发挥了提高国家整体技术水平、避开一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带动出口、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外直接投资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增加对东亚、东南亚、中亚等国家的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新趋势。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分布格局及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剖析中国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对稳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有重要意义,对深化发展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有决策参考价值。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特征分析和现实意义;
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的投资进行了专题研究。白永秀等(2014)依据"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建设推进原则,将中国丝纲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按照其空间范围划分为"核心区"、"扩展区"、"福射区"三大区域层次。钟飞腾(2015)认为,选择重点国家和产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其借鉴林毅夫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人均GDP水平以及产业发展基础上选择若干沿线重点国家,以及适当的低技术和中等技术产业,提出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的产业转移曾导致的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后果,要建立属于中圈特色的产业转移的"创造性转移"机制,理性思考产业转移的国家风险以及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何维达(2015)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实施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所面临产业升级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类似于二战结束后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但在解决资本过剩和产能过剩上有共同点。廖萌(2015)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基础设施,"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如当地政策和政局变动、低水平海外投资及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差异等。曹琼(2015)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促进沿线各国家及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带动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一带一路"战略为相关产业转移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房裕(2015)通过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圃内产业升级的影响,发现不同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对其产业空也化现象不必过于担忧,为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应适度増加资源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继续深化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鼓励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支持战略资产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彭凯等(2015)指出应对全球化新的形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转移劣势产业和过剩产能、寻求海外市场的关键举指,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意味着"走出去"战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直接投资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核也动力。关于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田惠敏(2015)认为建设"一带一路",能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合作发展,有效输出中国国内优势产能,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曹琼(2015)认为,世界经济的调整、国内改革深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激发和释放了中国产业的活为,企业"走出去"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郭锦辉(2015)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对中国的诸多产业形成中长期利好,"一带一路"将引领中国产业"走出去"。邱奇(2015)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区域巨大的王地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及区域内各国家和地区间的巨大差异是经济合作的基础,也是中国以产业资本输出带动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源。贾庆国(2015)在分析对外开放模式的基础上,指出直接投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直接动为,但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或者基础资源的获取,还包括管理和技术的输出,目标是实现与东道国的共同发展,经贸合作的紧密协同。
4. 研究方案
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投资规模,产业分布,存在问题和对策,剖析中国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研究方法。
论文主要结构:
5. 工作计划
论文周计划:
2022-2022-2学期
第01-03周 完成初稿撰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