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于1814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从内容方面来看,该小说是一部以讲述男女恋爱故事题材的文学作品。而该作品面世的时代,也正是欧洲国家掀起妇女解放运动的时代,在该时期,风起云涌的女性解放运动更是将女性要求地位平等的思想推向了新的台阶。同样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当中,也对女性人权平等思想进行了表现,书中所表述的主人公范妮便是对这一时期女性形象的集中反映。鉴于这部作品卓越的文学性与思想性,使得小说自面世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与喜爱,对应的也有许多学者针对该小说的思想性及文学性进行了研究。而在本文中则拟对近十年(2009年-2019年)关于《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如下: 1.《曼斯菲尔德庄园》作品中的女性思想 由于《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出现于欧洲女性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使得该部作品当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许多关于女性思想方面的描述,相应的后续的相关学者也针对此一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 李文卓(2019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庄园》这部作品创作于应该维多利亚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也正是欧洲社会出现剧烈变革的时代,该时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原本以妇女为主的家用手工业逐步被机器生产所替代,对应的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对应的女性意识也得到了觉醒,而这种时代的特征也最终在小说当中得到了映射。 钟伟轩(2018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庄园》这部作品的作者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在其许多作品之中都对家庭女性的婚姻状况以及生活状况等进行了描写,并且限于其所处的时代,其作品当中也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关于女性主义思想的描写与宣扬,而作为《曼斯菲尔庄园》这部小说的主角范妮普赖斯身上,也集中体现了该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其主动追求自身爱情的精神。 樊永松、钟伟轩(2018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庄园》是简奥斯汀后期的作品,在该作品当中其主要集中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女性意识的崛起:(1)女性婚姻意识的崛起:在作品当中借助于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唤起对着读者对于爱情、对于婚姻问题的思考。(2)女性审美意识的崛起:在作品当中,作者借助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快感,对当时社会上所盛行的歧视女性的思想进行了挑战。(3)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作品中作者对一些女性尴尬处境进行描写的同时,也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女性的生命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柯竹蓉(2017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庄园》作品当中女性形象的突出与作者自身的经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是由于作者自身是女性,对于女性的心理诉求有着更多的感同身受。其次是由于作者简奥斯汀本身便有着较为前卫的思想。 陈小廷、曾扬(2016年),盖颖颖、黄梅梅 (2012年)等指出,《曼斯菲尔德庄园》与《简爱》等两部文学作品当中,都塑造了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灰姑娘”类型的人物,而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自己生命的光彩得以绽放,而“灰姑娘”成长的历程也正是对女性意识觉醒历程的集中反映。 汪玥月(2016年),于淼(2014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德庄园》和传统的英国文学特征最大的不同,是其对新兴的女性主义形象的赞美,并对其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塑造,从而达到作者简奥斯汀对当时英国现实社会的批判和表达自己心目中的女性理想的目的。作者简奥斯汀却从与父权的对抗,将才智和坚强的品质置于女性人物特征之中的角度,通过对主角范妮以及其他女性的女性主义形象的艺术塑造,将《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所包含的女性主义凸显在读者面前。李静(2016年)、赵晓辉(2016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作为《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主人公,范妮虽然表面羸弱,但是在关键时候却能够保持清醒的意识,而这恰恰也是女性思想崛起的表现。李洋(2016年)、王晶晶(2014年)、盖颖颖(2013年)、周淑茹(2014年)等在其研究当中,也都针对《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均指出在本书的核心人物范妮身上集中体现了女性社会意识以及心理意识的觉醒在选择面前敢于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从而最终勇敢的做出自己的选择。 傅桂香(2012年)、王美芳(2012年)、赵巧智(2010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德庄园》主人公范妮从表面上来看,她是一位顺从父权的典型女性。但正是这样一个女性为了捍卫自己婚姻自由的权利,对父权制做出了大胆的反叛。她以坚定的勇气反抗亨利克劳福德的追求,托马斯的威胁以及埃德蒙的规劝,最终挣脱了父权制的束缚,从而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幸福,而对于父权的抗争也是对当时女性精神崛起的一个侧面的反映。 2. 《曼斯菲尔德庄园》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比 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作品人物形象对比研究中,既往学者主要将书中的主人公与《红楼梦》中的黛玉、《简爱》中的简爱以及《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爱妮丝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分别将其阐述如下: 2.1《曼斯菲尔德庄园》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 为了实现对《曼斯菲尔德庄园》作品当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入剖析,既往相关学者也曾尝试将《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所描写的相关人物与其他的作品当中的人物进行对比研究。诸如钟琛(2017年)等分别将《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芬妮与《红楼梦》中的黛玉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指出黛玉和芬妮一个寄居于贾府之中,一个寄居于曼斯菲尔庄园之中,虽然同为寄养女孩,但是相比于黛玉而言,芬妮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独立,在父亲面前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从而最总才从父权之中挣脱出来,得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了从“灰姑娘”到“公主”的蜕变。任秋红(2013年)等研究指出,虽然黛玉和芬妮曾经面临相似的境地,但是由于芬妮自我意识的觉醒,敢于大胆维护自己的权利,才使得其从周围的禁锢当中得以挣脱,而走向了独立。 2.2《曼斯菲尔德庄园》与《简爱》人物形象对比 张云孟(2011年)等在研究中对对《曼斯菲尔庄园》、《简爱》女主人公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相比于《简爱》中的女主公而言,《曼斯菲尔庄园》女主人公芬妮具有顺从的一面,但是顺从只是她的表面,虽然芬妮外表温顺,但是其内心则无比坚强,敢于向周围的权利抗争,从而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权利。 2.3《曼斯菲尔德庄园》与《大卫科波菲尔》人物形象对比 另外,李静(2010年)等在其研究中对《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与《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爱妮丝人物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指出,范妮与爱妮丝在对待婚姻时,其观念有相似之处,她们都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理智选择的基础上,仅仅依靠感觉所建立起来的婚姻时不可靠的,因此,要想在婚姻当中获得幸福,则必须动用自己的判断,来理智的选择自己的另一半。 3.《曼斯菲尔德庄园》作品中的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后殖民主义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一种铁板一块的僵化的理论,自诞生之初它就常常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 同样,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后殖民主义的思潮,并有学者曾这对该问题进行过研究。诸如 曹巍(2012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德庄园》在浪漫的爱情故事的掩盖下,却涌动作家强烈的帝国主义思想的暗流,在小说中流露出对殖民地人民的偏见。生长于英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时期的简奥斯丁在大英帝国的国家制度、民族文化、道德价值体系以及家庭秩序的优越性的熏陶下,具有大不列颠和殖民帝国主义的意识,从而在作品中流露出对殖民地人民的偏见。另外,在周和军(2009年)、 李杨(2011年)以及徐昭宏 (2008年)等的相关研究中,也指出在《曼斯菲尔德庄园》当中折射出了对殖民地人们的偏见,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后殖民主义色彩,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受到了作者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熏陶,因此在针对这一侧面,读者需要以批判的态度来进行认识。 4.《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文本表达技巧分析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既往也曾有诸多学者曾针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文本进行过针对性的研究,其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文本的叙事、文本的结构、文本的时间空间角度以及文本的语言艺术等。 4.1叙事描写 在叙事方面, 赵文(2015年)、王晓玉(2014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丁出版的第三部小说。两百年来,所收获的赞誉远不能与《傲慢与偏见》相比。但是,如果谈到叙事空间,这部小说却是奥斯丁六部作品中场景最为广阔的一部。而这种基于广阔场景下的叙事方法,也使得小说当中相关情节的安排更具层次性与节奏性。另外吕金娥(2011年)等在其研究中,对《曼斯菲尔德庄园》小说叙事手法与其对应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经研究指出小说与电影在人物塑造、细节处理以及环境刻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小说之中人物对话精辟,并且在环境以及人物方面的刻画追求精雕细琢。相对而言,小说则追求叙事的紧凑,其语言方面则相对简洁。江久文(2009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奥斯丁的作品一贯以描写细腻著称,但在其《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却展示了她娴熟的缺场叙事技巧。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之中,其缺场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托马斯爵士的权威缺场、安提瓜种植园的身份缺场以及范妮小姐的‘家’的缺场等三个片段的描写上。王洁蕊(2014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当中,19世纪的道德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女主人公范尼普莱斯的成长经历实际上就是她实现自我阶级颠覆的过程,这通过作者的叙事技巧得以巧妙呈现。作者能够通过对人物话语的灵活运用,来进一步实现对上层人物的尖刻反讽。通过对主人公范妮语言的描写,使得上流人物的丑态彻底暴露,从而将反讽巧妙的蕴含在事件的叙述当中。 4.2结构安排 在结构方面,易坤(2012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结构戏剧性特点,小说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局部篇章布局都与弗里泰格金字塔理论相契合,使该小说外部结构戏剧性特点凸显。另外,该小说外部结构所达到的整体性效果与戏剧结构的整体性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结构紧凑,剧情发展连贯,结局在情理之中。 4.3时间空间安排 在时间空间角度方面,张素玫(2014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建构了曼斯菲尔德庄园、朴次茅斯和伦敦等三个主要空间,小说在空间对比中展现出庄园的空间特性:美好舒适的生活空间、遵礼守制的道德空间以及幸福的家园。作品以空间隐喻的方式层层赞美了庄园这一空间,也由此表达了简奥斯丁最英国的思想,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英国绅士文化的推崇,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维护。周瑶(2017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之中,奥斯汀对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且将其作为了全书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为了对庄园的景致进行更有层次的描述,其在小说之中分别对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了远景描绘、近景切换以及内部装潢细节描写。 4.4语言技术 在语言技术方面,王小莉(2016年)等在其研究指出,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之中,其无论是在模糊性语言或者是叙述性语言的使用上,都展现出其作者奥斯汀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并且在该部小说当中,其语言富有讽刺、幽默以及辛辣等方面的特点。潘维新(1989年)等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一作品的叙述性语言之中,作者善用灵活运用多种句式,能够借助幽默而不失平实的句子来表达出深邃的含义,一字一句当中能够给读者以无穷的关于美的享受。赵粉琴(2016年)等在其研究中对《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当中的模糊性语言描写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指出《曼斯菲尔德庄园》延续了传统小说创作的风格,并且其在该作品当中对模糊性语言进行了极为巧妙的运用,借助模糊性语言将人物的个性、小说的主题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饶丹(2015年)等在其研究中,从言后行为以及言外行动视角对《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人物对话描写进行了分析,并最终指出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一小说当中,其反讽语言具有表达性、承诺性、指令性以及阐述性的特点,并且其还可以巧妙的借助反讽的方式来表达出反面人物的愚蠢和无知,以及正面人物的睿智与幽默,其人物对话描写极具魅力。张波(2012年)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理论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会话含义进行了剖析,在实际的人物对话当中,往往会因为顾及到交谈者的面子问题,说话者往往使用看似礼貌的言语方式,隐讳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这样做可以避免直接冲突、尴尬或种种不良后果。 5.结语 本文主要对近十年(即2009年至2019年)内关于《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文学作品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性分析,并根据女性思想、人物形象、后殖民主义以及文本表达技巧等主题,对相关作品进行了分类,对其中的核心观点及内容进行了综述性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曼斯菲尔德庄园》当中不仅就有丰富的思想性,而且还具有高超的文本表达水平,是一部优秀的集文学性、思想性与一体的优秀经典作品,值得后人品味和学习。
|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庄园叙事具体体现” (一)空间展现 1、曼斯菲尔德庄园 2、朴茨茅斯 3、伦敦 (二)内容描写 1、爱情田野 2、社交场所 (三)表现功能 1、塑造人物形象 2、表现文化风俗 3、组织情节 (四)空间特性 1、美好舒适的生活空间 2、遵礼守制的道德空间 3、幸福的家园 三、“庄园叙事”的隐喻 (一)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对英国绅士文化的推崇 (三)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维护
预期目标:通过了解作者简奥斯丁的生平背景和这部作品的成书背景,运用空间叙事理论深入研究作品,从庄园叙事角度分析《曼斯菲尔德庄园》,分别从空间展现,内容描写,表现功能和空间特性四个角度分析“庄园叙事”的具体体现。结合时代背景,研究总结作品中“庄园叙事”背后的隐喻。同时,在研究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写作中提高论文写作能力,让阅读这篇论文的人能够理解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中“庄园叙事”的展现。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究步骤: 1、选题 2、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 3、论证和组织 4、撰写成文 5、论文修改与定稿
|
4. 参考文献
[1]龙迪勇. 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2]张素玫.庄园之爱:论《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空间隐喻[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02):107-110. [3] 王晓玉.《曼斯菲尔德庄园》叙事体裁的论域组合[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20):189-190. [4]周瑶.简奥斯丁小说中庄园的空间描写及其内涵[J],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7,26(04):73-77. [5]钟伟轩,覃春华.探析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庄园》中的女性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1):55-57. [6]方英.小说空间叙事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7]陈小廷.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灰姑娘”式成长解读—以《曼斯菲尔庄园》与《简爱》为例[J].语文建设. 2016(27):49-50. [8]曾扬.服从与反抗—《曼斯菲尔庄园》与《简爱》女主人公形象对比[J],海外英语, 2016(14):155 161. [9]盖颖颖.灰姑娘的华丽换身—《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形象解读[J],语文建设, 2012(14):3-4. [10]黄梅梅.“灰姑娘”式成长历程—谈从《曼斯菲尔德庄园》到《简爱》成长主题的延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5(06):50-51. [11]汪玥月.《曼斯菲尔庄园》中的女性主义与艺术塑造[J],语文建设, 2016(23):35-36. [12]段汝佳.《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女性成长与空间的互动[J].名作欣赏,2014(20):100-102. [13]李静,叶旭艳.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角度看《曼斯菲尔庄园》中的女性形象[J],中外企业家, 2016(20):258-259. [14]赵晓辉.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庄园》的女性形象特点与女性意识[J],名作欣赏, 2016(18):118-119. [15]王晶晶.帝国意识的继承者—浅析《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芬妮的人物形象[J],文教资料, 2014(18):23-24. [16]傅桂香.《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性意识[D],浙江师范大学,2012 [17]王美芳.讲“母语”的奥斯丁—《曼斯菲尔庄园》女性主义叙事策略和虚构权威[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2,32(02):72-75. [18]赵巧智,范妮普赖斯:走出父权制藩篱的女性—对简奥斯丁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女性主义解读[J],科技信息, 2012,32(02):72-75. [19]钟琛.黛玉和芬妮—贾府和曼斯菲尔庄园里的寄养女孩[J],名作欣赏 , 2017(27):146-148 173. [20]任秋红.女性意识的不同结局—林黛玉和芬妮之比较分析[J],美与时代(下), 2013(03):118-119. [21]张云孟.顺从与抗争—《曼斯菲尔庄园》,《简爱》女主人公形象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6):30-32.
|
5. 工作计划
1、2022.11.05讨论论文选题; 2、2022.11.15确定论文选题,自己了解明确论文写作流程和文献查阅; 3、2022.03.5开始开题报告撰写,进行修改,明确绪论写作要求; 4、2022.03.10交开题报告,进入论文绪论写作; 5、2022.03.25完成绪论写作,进入论文主体一二大标题内容写作; 6、2022.04.10完成论文主体一二大标题内容写作,进入论文主体第三大标题内容写作; 7、2022.04.24完成论文主体写作,进入论文结论写作; 8、2022.05.15完成论文初稿,进入修改阶段,论文定稿; 9、2022.06 交评阅老师评阅,等待论文答辩。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