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TFP变化及其收敛性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13 15:36: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金融各界对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广泛关注,我国随着2014年的存款准备金的推行,进一步使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稳步推进,这一系列的政策改革,毫无疑问的,将对银行的经营能力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同时,随着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对于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之下,经济增速放缓,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主流产业,这一系列经济的模式变化,都将对我国的银行业提出新的挑战,金融创新已经对于银行业的发展来说,成为关系到银行稳固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希望探究在新的政策以及经济背景之下,对我国的银行全要素变动状况进行分析。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从近五年来的银行经营相关历史数据出发,对银行业经营状况与银行业全要素变化的关系做出理论与实证研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探寻出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与利率市场化背景之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经营状况。

研究银行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探寻其全要素的变动,这不仅仅对于进一步了解银行的经营能力有重大意义,丰富了对于银行全要素的理论研究的内容,而且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可以为各银行更好的应对经济的转变,提高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和有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 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通过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架构,财务绩效和效率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内资银行在公司治理、 经营模式、 生产效率,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发展模式均面临转型压力,货币、 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难度增大,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而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8220;人口红利#8221; 开始减少甚至消失, 国内银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正面临新的变化。在当前全新的行业技术条件和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现实下,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提升及其治理问题的研究正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投入要素以外的其他因素( 如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 配置效率变化等) 对商业银行成长的贡献,是衡量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 我们可以进一步详细观察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银行业的效率提升。

大量文献研究表明, 中国银行业整体上实现了较明显的 TFP 增长( 例如蔡跃洲和郭梅军,2009; 王兵和朱宁,2011) , 其中, 柯孔林和冯宗宪( 2008) 、 袁晓玲和张宝山( 2009) 等文献运用 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的得出结论,中国商业银行的 TFP 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 蔡跃洲和郭梅军( 2009) ,王兵和朱宁( 2011) 运用 SBM 方向性距离函数和 Luenberger 指数, 认为中国银行业的 TFP 增长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Yao 等 ( 2008) 采用基于 DEA Malmquist 生产力( MPI) 方法对 15 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力及其分解值进行了比较, 发现国有银行TFP 增长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提高, 股份制银行的 TFP 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 由于国有银行拥有足够大的分支网络,而显示出了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

Matthews and Zhang ( 2010 ) 运 用 bootstrap -Malmquist 指数方法对 1998 - 2007 年 61 家中国商业银行的 TFP 增长情况进行了估计, 结果发现, 通过减少成本和技术创新,中国银行业的效率水平提到了提升,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平均 TFP 增长保持稳定,而城市商业银行的 TFP 在研究后期出现明显增长。实证研究还证明了围绕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改善进行的银行业改革对于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具有的推动效果( 刘玲玲和李西新,2006; 朱盈盈等,2010) 。例如 Yao et al. ( 2007) 利用 SPA方法检验了所有权结构和硬预算约束对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非国有银行效率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面临硬预算约束的银行绩效优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资产程度较高的银行。使用类似的方法, Berger et al.( 2009) 发现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最低, 外资银行最高, 比例较小的外资股权对银行效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Garca - Herrero and Santabrbara( 2008) 同样检验了少量的外资股权显著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和效率水平,其中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外资银行作用最为有效,而纯粹的金融投资作用相对较小。Ariff and Can( 2008) 则在 DEA - Tobit 两阶段框架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股份制银行效率高于国有银行,中等规模的银行较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更富有效率。Lin and Zhang( 2009) 以 1997 - 2004 年间的 60 家银行的数据为样本,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 估计了中国银行业产权改革的静态效应、 选择效应和动态效应, 结果发现, 国有银行具有更糟的资产质量、 更少的利率和更低的效率,经历了外资参股和公开上市的银行具有更好的事前绩效。Jiang et al. ( 2009) 采用单阶段 SPA估计技术,通过建立超对数生产模型对中国银行业治理机制变革带来的静态效应、 选择效应和动态效应进行了更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 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得到了提升, 股份制银行盈利能力优于国有银行,外资参股存在明显的选择效应并在长期具有显著影响,而民营化和 IPO 仅存在短期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研究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下旬,理解论文题目的内涵,初步拟订查阅文献的计划;

(2)2022年12月中、下旬,查阅文献,写出开题报告;

(3)2022年1月-2月,熟悉论文中涉及到的预备知识,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

(4)2022年2月-3月,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接受论文的中期检查;

(5)2022年3月下旬,完成研究任务,做好论文的整理工作;

(6)2022年4月,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指导周记。

(7)2022年5月,论文答辩准备,论文答辩。

2、研究方案:

第1章 理论概述

在本章中,将会首先对银行的全要素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且进一步阐述将在后文中需要进行收敛性实证分析的相关指标数据,同时将会对于选取的相关指标做出理论解释,一便了解所选择的原因。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回顾

在已有的前文相解释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本章将着重考察本次研究的背景,给出此次调查的必要性。同时,将系统的考察已有的相关于银行全要素的调查分析,为后文更好的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做好知识储备。

第3章 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在本章中,将对巴蒂斯和科利尔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行系统的详细讲解,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做出相关的准备。

第4章 银行全要素相关分析

在本章中,将会系统的阐述进行数据分析所需的指标,以及数据的来源,并且建立相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借助统计分析软件探寻银行全要素收敛性,从数据的相关关系中给出相应的分析说明。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章主要根据前几章的分析为基础,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对于银行未来的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5. 参考文献

[1] 李子奈, 2008 , 《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 《经济学动态》第 11 期

[2]蔡跃洲、郭梅军, 2009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第 9 期:

[3]戴志敏、戴杭骁, 2009 , 《基于外资银行参股的银行安全预警体系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