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选题理由: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不充分。同时,2020年后,中国农村贫困将会进入到一个解决相对贫困的新阶段。低收入群体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主体。公共服务不均等是制约相对贫困人口减贫的关键瓶颈。近年来,尽管农村的公共品供给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历史欠账仍然较多。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交易成本很大,并且农村政府财力有限,致使农村公共产品缺失。必须壮大乡村社区集体势力,培育社区集体经济,确保诸如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那么,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村公共品的影响效果如何是本文关注重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
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外文献研究:
柳松,李大胜(2007)以广东农村为例指出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公共开支,并且在产权改革过程中税负过重,加大城乡差距,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加强财政支出,减少集体经济的公共开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脱贫攻坚战的持续进行,我国的贫困问题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公共品供给是扶贫过程中一项重要手段,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又以普惠性公共品供给居多,但我国农村数量较大,国家财力并不足以支撑农村公共品更进一步的持续性的供给,难以实现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李尧磊,余敏江2019)。安永军(2020)以水利供给为例指出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给应实行“市场包干制”,政府作为公共品供给的第一责任主体,对公共品供给进行有效监控;市场通过分工机制对公共品进行高效率的供给分配。乔翠霞,王骥(2020)指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失去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后由于农村自身财力不足,人口不集中等原因显现出后劲不足,“分列秩序”等问题。以大宁县为例,通过契约理论和嵌入性理论分析了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的新模式,即“购买式改革”,该改革有效地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村公共品供给,保障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经济和社会动力。
Samuelson(1954)在其经典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指出相较于私人供给公共品,由政府供给公共品往往更有效率。LiLy Lee Tsai(2001)指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呈现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乡镇所得税收往往只用于乡镇自身建设,但是农村财力有限,公共品后续供给往往难以“更上一层楼”。Ostrom( 1990)指出群体规模越小,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越低,公共品的私人供给越有可能。但是,如果将一个种族作为一个个体,极化理论则揭示了种族数目与公共品私人供给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种族数目越少、种族极化( ethnic polarization) 程度越高,则越有可能出现种族冲突(Montalvo & ReynalQuerol,2005a,2005b) 。种族冲突提高了种族之间的协调成本,降低了民众集资提供公共品的可能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一.2022-11-14至2022-11-20:联系导师,寻求论文写作意见和建议;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
二.2022-12-21至2022-1-11:撰写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柳松.李大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共开支与税赋负担[J].经济问题探索2007
[2] 贺雪峰.土地与农村公共品供给[J].江西社会科学200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