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黄瓜枯萎病(Cucumber Fusarium Wilt)又称蔓割病、萎焉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也是黄瓜连作栽培中一种危害最大的土传病害,属世界性病害[1-2]。枯萎病一般可造成黄瓜产量下降10% ~ 30% ,严重时可达 80% ~ 90%,是黄瓜病害中最为严重、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病害之一[3]。国内黄瓜主栽区普遍发生,塑料大棚和温室栽培黄瓜发病更为严重,已成为制约黄瓜生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方法已成为当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药剂防治是控制黄瓜枯萎病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缺乏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杀菌剂,易造成农药残留,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枯萎病为土传病害,难以实行大面积的土壤药剂处理,成本较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强烈需求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微生物防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黄瓜不同处理组的比较研究,探讨多粘类芽孢杆菌NSY-50对黄瓜幼苗枯萎病的防治作用,进而从不同组织部位(根系和茎部)的活性氧以及防御酶的含量和变化角度阐明多粘类芽孢杆菌NSY-50对黄瓜幼苗枯萎病的作用机制,为有效防治温室内栽培黄瓜幼苗枯萎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试验拟采用温室内基质培的方法,以黄瓜易感病品种津春2号浸种催芽后,在温室中采用50孔穴盘,基质采用泥炭:蛭石=2:1,当瓜苗长到两叶一心开始定植。在植物需要时浇灌1/2Hoagland营养液。在定植7天后,接生防菌(浓度为2.5*108个/ml),3天后接枯萎病菌(浓度为1.0*107个/ml)。在需要时及时浇灌1/2Hoagland营养液。7天后,分别取样进行发病情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二、技术路线: 三、实验方案: 1、试验材料: ①供试黄瓜为易感病品种津春2号,从市场购得,由南京沃蔬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②多粘类芽孢杆菌由本实验室前期从醋糟基质中分离得到; ③黄瓜枯萎病菌kw2-1由郭荣君老师提供; 2、实验处理: 本实验共设置四个处理组:(1)空白对照组(CK)(2)接生防菌组(NSY-50)(3)接枯萎病菌组(FOC)(4)接枯萎病菌(FOC)和生防菌(NSY-50)组;每组设三个重复组 3、试验方法: (1)病原菌的培养: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进行培养:200g马铃薯去皮洗净,切块,水煮30min,纱布过滤,加20g葡萄糖,蒸馏水定容到1L,分装,121℃灭菌20min。 ①固体培养:将真菌接种到固体PDA培养基平板上,28℃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后备用。 ②孢子悬浮液:接种真菌与装有100mlPDA的250ml锥形瓶中,28℃,150r/min,光暗交替培养,待培养基悬浮液长出明显菌丝,变为深红色,采用灭菌后的纱布过滤,收集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用灭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用血球计数法统计孢子浓度,稀释备用。 (2)育苗定植:在温室中采用50孔穴盘,基质采用泥炭:蛭石=2:1,当瓜苗长到两叶一心开始定植。在植物需要时浇灌1/2Hoagland营养液。 (3)在定植7天后,接生防菌(浓度为2.5*108个/ml),3天后接枯萎病菌(浓度为1.0*107个/ml)。在需要时及时浇灌1/2Hoagland营养液。 四、可行性分析: ①在前人的研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已经有了基础性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具有发展可行性。 ②指导教师长期从事蔬菜作物逆境生理、设施园艺、无土栽培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教授我们相关栽培的理论知识,具备实验的理论基础; ③南京农业大学牌楼实验基地具有齐全的设施栽培条件; |
4. 研究创新点
①从防御酶和活性氧的角度探究了NSY-50对黄瓜枯萎病的作用机制
②从醋糟基质中分离的生防菌,加入到基质中,为研制新型抗病基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03-2014.05:黄瓜生育条件要求资料收集、积累,完成初步的资料搜集及预备工作。
2015.06-2015.09:黄瓜的育苗、种植阶段。
2015.09-2015.12:观察黄瓜幼苗的发病情况,对黄瓜幼苗组织取样、测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