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issim仿真的城市干线交叉口信号灯线控配时设计开题报告

 2023-08-10 08:56:5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国内百万人以上地大城市每年由于交通拥堵造成地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约合1600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2%。

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城市道路交通出行延误也主要集中在交叉口。

从交通控制的角度来看,交叉口发生交通拥挤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当前交叉口绿灯利用效率低;其次是上下游交叉口关联相位间通行能力不匹配;最后是上下游交叉口间相位差设置不合理,导致交通流延误增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针对目前路网中交叉口间距参差不齐,制约了干线协调控制的效果,导致取得的绿波带宽有限,造成干道上的车辆延误,排队长度过长交通堵塞等问题,拟建立一种基于相位差的绿波带控制方式,依据交叉口交通量调查数据,采用Webster法计算各交叉口最佳信号周期,按照规定的设计车速利用相位差模型获得相位差的合理区间,以保证双向绿波最大带宽为目标确定相位差具体值,对南京典型干道上相邻交叉口进行相互协调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案,并运用VISSIM软件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模拟仿真,以交叉口延误和停车次数最小为目标,对方案与现状进行对比与评估。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取合适的城市道路,组织交通调查对南京典型干道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获取收集所选取的道路交通流、设计时速,各个交叉口几何构造、间距、交通流向、现状信号配时等参数进行调查,以便后续工作开展。

(2)配时计算和线控方案设计 据各交叉口的之间的距离和信号灯配时方案、车流行驶特性等划定干线协调的路段,依照各个交叉口的交通现状对信号配时进行计算,确定其相位、周期、绿信比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城市交通干线协调控制与信号优化研究刘茜[1]从降低干线上关键路段的饱和度入手,针对过饱和干线子区协同控制问题展开研究,建立了干线子区延误模型与协同控制效益模型;基于实际城市路网交通数据,仿真验证了所建立的过饱和状态下城市干线子区协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万孟飞[2]研究道路干线的协调控制方法,考虑车辆排队对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延误时间造成影响,增加排队长度作为协调控制的参数,分析交叉口的排队特性,并利用该特性对相位差模型进行构建,通过车辆到达类型的分类分析实现相位差优化,结合相位相序优化方法,设计出干线协调控制优化方案。

并以青岛市西海岸滨海大道江山南路至学院路八个交叉口为案例,通过VISSIM仿真对现状方案与优化方案进行模拟,验证优化模型与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路展开研究。

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当前干线协调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基于减少干线车辆延误和提高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率的思想,利用基于相位差的绿波带控制方式和Webster法,建立以交叉口延误最小和停车次数最少为目标的干线协调配时优化方案,并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模型适用条件。

借助 VISSIM 仿真,比较实际道路控制方案和本文提出的干线协调控制控制方案的差异,验证本文方案的有效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周次 工作内容第1周 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对指定的英文原文进行翻译,及时完成翻译工作第2周 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构思文章的大概思路,写出文献综述,合理安排毕业论文设计计划,按时提交开题报告第3周 对信号交叉口干线协调控制的运作机理进行学习,掌握其功能与设计方法第4周 国内外城市干线协调控制优化方案评价指标、方法文献综述,归纳已有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5~6周 选取南京典型干道,运用所提出的方法论,进行交通流现状调查7~8周 根据获取的数据,提出干线协调优化方案,设计信号交叉口线控方案9 对现状及设计方案进行仿真,验证方案性能并优化10 总结前面研究,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11 修改论文,请导师指导,然后进行论文规范性检查,完善论文12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13~14 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