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双氯芬酸钠属于非甾体抗炎药,有明显的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解热作用。特点为药效强,不良反应轻,剂量小,个体差异小。本品特别适合接受日剂量75mg和100mg病人使用。每日1片的服用方式不仅在在很大限度上简化了长期治疗过程中处方上的麻烦,而且可以避免用量上可能出现的错误。本品可以每日两次分开服用达到每日最大剂量150mg。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创伤、劳损后等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1】双氯酚酸钠注射液的制备以及质量检测;
【2】物料衡算以及能量衡算;
【3】运用Aspen plus模拟分析,进行校准优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前言:我通过登陆万方数据库以及知网查找相关文献,共搜集到有关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和车间工艺设计的文献资料共六篇,其中大部分资料取决于近5年的研究调查论文,现将有关的资料归纳如下:
正文:第一篇是关于探究双氯芬酸钠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软骨细胞炎症和滑膜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研究大鼠左膝关节的髌韧带关节内注射单碘乙酸溶液诱导OA模型。根据实验目的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关节内注射无菌0.9%氯化钠溶液作为实验对照,n=15),OA模型组(大鼠左膝关节的髌韧带关节内注射MIA诱导OA模型,n=15),双氯芬酸钠组(MIA注射后14 d,用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8 d,n=15)。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2和IL-10浓度。使用相应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通过蛋白印迹分析炎症介质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CD86和Arg1的蛋白表达。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大鼠关节组织.通过膝弯曲试验和步态分析得分评估各组大鼠的关节疼痛。双氯芬酸钠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减轻MIA诱导的OA大鼠的疼痛和软骨退化。双氯芬酸钠通过应用于膝关节腔后,M2巨噬细胞促进了膝关节的抗炎微环境,有助于结构改善和镇痛作用。
第二篇评价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规格为5ml:双氯芬酸钠0.125 g 对乙酰氨基酚0.75 g)的安全性,试验采用家兔和小白鼠分别进行了肌肉刺激性试验、安全药理学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对家兔肌肉注射未见明显刺激作用;一次性肌肉注射10倍有效剂量,对小鼠的生长无影响;小鼠半数致死量(LD5o)为3.5646ml/kg,是临床推荐剂量的17-18倍。说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可安全用于临床。
4. 研究方案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路线:苯胺与2,6-二氯芬酸钠缩合,再与氯乙酰氯进行缩合、水解。
查普曼重排反应是由O-芳基亚胺酯经过四元过渡态的分子内反应,发生了芳基从O到N的 1,3 位移,重排生成芳香胺。其中,从芳基-N-芳基甲亚胺酯到N,N-二芳基甲酰胺的重排在制药和精细化工中具有很高的合成意义,因为这为制备本来很难获得的N,N-二芳基甲酰胺和后续再通过简单水解制得二苯胺,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方法。N,N-二芳基甲酰胺和二苯胺存在于多种药用活性化合物中,是喹啉、芬苯达唑、氯丙嗪和双氯芬酸钠等药物重要组成结构。
5. 工作计划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双氯芬酸钠药理作用,分析文献并运用专业知识准确认识双氯芬酸钠药代动力学,精确掌握双氯芬酸钠合成工艺并且制成注射剂,最终通过质量检测制造出符合药品标准的药物制剂。查找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工艺车间资料,熟悉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车间工艺流程、主要控制参数和产品质量要求。设计出能够生产符合药物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工艺车间,绘制工艺流程图,收集相关生产数据,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模拟车间,对模型进行调试和修改,确定最终版的基础模型,利用Aspen plus分析工具进行模拟分析,找出产品质量、产量、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完成毕业论文终稿,毕设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