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纵观我国经济改革的历程,企业改革主要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等几个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治理层面上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治理方向的改革日益成为改革的焦点。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的建立,使的这种治理导向的改革更多流于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给企业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建立本身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但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被用作满足国有企业的解困需求,导致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先天上就带有缺陷。上市公司治理层面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从目前表现出来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二是对董事会独立性的普遍关注。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尤其在我国市场治理机制还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建立在股权结构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显得特别重要。也就是说,在我国当前的公司治理框架下,股权结构的安排是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并最终决定公司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体现在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直接影响,即在特定条件下,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影响,进而影响绩效,此处仅关注董事会的独立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股权结构对于董事会独立性有重大影响。股权结构可以用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刻画。如果一个企业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那么该企业的董事会越容易被大股东所控制。
董事会的构成按一股一票,大股东持股多所以票数多,那么若公司股权集中在几个大股东手里的话,董事会就会被大股东所把持,独董的独立性就会被削弱,所以大股东和独董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关系。所以可以预测股权较集中
的企业董事会独立性较差,独董的作用较小。
董事会的独立性可以用两个指标来刻画,董所占比例和高管是否两职合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LLSV、Claessens等都发现除英美外股权分散的公司在大多数国家并不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的现象比比皆是,上市公司中最主要的冲突是内部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许小年和王燕(1999)对1993年到1995年300多家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法人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且前5大股东和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徐晓东和陈小悦证实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绩效之间存在#8220;M#8221;型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效率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绩效更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论述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独立性影响的刻画指标,分析影响董事会独立性的几个变量。
5. 参考文献
[1]吴淑琨,席西民,基于监控主体的公司治理模式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8,(9):64-68.
[2]吴淑琨,柏 杰,席西民,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8):21-28
[3]Xiaonian Xu,Wang Yan.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ese Stock Companies[J].China Economic Review,1999,(10):60-6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