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呕吐毒素是近年来逐步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真菌毒素,其分布广,危害普遍,特别是伴随着谷物的生长过程而产生,不易预防。呕吐毒素广泛存在于全球,主要污染大麦,小麦,玉米等谷物作物,也污染粮食制品,人和动物在误食被该毒素污染的粮谷类后可以产生广泛的毒性效应。另外,它还常与霉卤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共同污染农作物,进入人体后相互影响。呕吐毒素属于剧毒或中等毒素,研究表明,在体内可能有一定蓄积,但无特殊的靶器官,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人畜摄入了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或者饲料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由于中国传统饮食中粮谷比例大大高于西方,使得呕吐毒素的危害更为突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了解粮食中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包括在不同地区的污染情况以及在不同的粮食作物中的分布和毒素污染情况;了解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对呕吐毒素的浓度的标准要求,学会呕吐毒素的国际检测方法;测定粮食经过一定的处理以后,在一定水分,一定温度条件下储藏一定时间后的毒素浓度,拟通过不同条件下呕吐毒素的浓度变化,找到一个适合的储藏环境,使呕吐毒素的浓度能够有效的抑制,或者最大程度的降低毒素在粮食中的浓度,减少食用被呕吐毒素污染的粮谷后对人体的危害。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25 %的饲料原料受到霉菌毒素污染。亚洲地区主要霉菌毒素是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黄曲霉毒素,超过 90 %原料显示阳性。近年来调查显示,国内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超标率高达60 %~ 70 %。呕吐毒素的分布与污染情况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 1) 镰刀菌主要在田间污染谷物类原料作物和油籽类原料作物。呕吐毒素在收获后的谷物中污染最为严重。2) 呕吐毒素对谷物类原料的污染最普遍,其次是油籽类原料。3) 呕吐毒素的污染程度存在地区和年份的区别。由于温度、湿度等差别,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华北地区的部分玉米呕吐毒素的污染较重,而东北玉米相对较轻。
国外已经开始针对呕吐毒素的生物降解开展一系列研究,以期分离出可降解呕吐毒素的微生物和酶。国内对于呕吐毒素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呕吐毒素降解菌以及解毒酶有效应用的研究报道,筛选出能够产高效降解呕吐毒素酶的菌株以及通过酶工程、基因工程等手段获得高效表达的解毒酶是当前研究的方向。应重点支持呕吐毒素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未来在呕吐毒素脱毒技术方面,谁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话语权。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步,搜集与论文相关的参考资料;
第二步,试样的制备与提取;
第三步,净化;
5. 参考文献
[1] 戈娜, 袁慧. 霉菌毒素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J]. 湖南饲料, 2008(5): 19-21.
[2] 李群伟. 真菌毒素与人类健康[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3] 谢庚. Research on mycotoxins in contaminated grains. Chengdu: Sichuan University(谢刚.粮食污染主要真菌毒素的研究.成都:四川大学) 200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