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金融“视角下的中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29 09:49: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择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低碳经济作为人类走向绿色经济的切入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

碳金融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我国碳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风险,走出困境需要借助各种力量,其中具有政策性金融属性的开发性金融在碳金融发展中的#8220;引致效应#8221;至关重要。

通过制度设计和供给,准确界定政策性金融边界,推进多元化产品创新,完善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使开发性金融在碳金融市场建设中充分发挥信息溢出、风险过滤和信用增进作用,能够推动碳金融快速稳定发展,进而实现绿色经济。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碳金融作为新兴研究领域,人们从其内涵界定、发展路径和风险防范等角度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拉巴特和怀特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对其进行了界定,认为广义的碳金融是应对天气变化的所有市场化解决方式;而狭义的碳金融是探究在碳约束社会中如何运用市场工具来转移环境风险并且实现环境目标。

斯图亚特#8226;胡德森认为,碳金融市场是缔造交易碳配额和碳抵消产品的市场;碳金融是与清洁能源相关的投融资;企业的碳风险与收益评估相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要减缓气候变化对经济金融体系的负面效应,又要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把握机遇,提供管理气候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减排目标。

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提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5. 参考文献

[1] 杜 莉,李 博(2012).利用碳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学家,6.[2] 洪 涓,陈 静(2010).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关系实证研究.中国物价1.[3] 刘 倩,王 遥(2010).全球碳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经济纵横,07.[4] 刘思跃,袁美子(2011).国外碳金融理论研究进展.国外社会科学,4.[5] 孙力军(2010).国内外碳信用市场发展与我国碳金融产品创新研究.经济纵横,6.[6] 涂永前(2012).碳金融的法律再造.中国社会科学,3.[7] 王 倩,李 通,王译兴(2010).中国碳金融的发展策略与路径分析.社会科学辑刊,3.[8] 王雪磊(2012).危机时代碳金融市场发展困境与中国策略.国际金融,2.[9] 王元龙(2009).把碳金融培养成中国金融业新增长点.中国经济时报,12.[10]王增武,袁增霆(2009).碳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创新.中国金融,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