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目前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中国民众的公民意识是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的#8220;灌输#8221;之下,逐渐培育和发展起来的。
但笔者注意到,其实中国民众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开始出现近代公民意识的早期萌芽。
另外笔者注意到中国民众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发展更是一个充满#8220;自主性#8221;的过程,而且这种#8220;自主性#8221;跟晚清以来国势日益衰落之下的#8220;自改革#8221;潮流密切相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探究自改革潮流的滥觞,即明清之际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有感亡国之痛,对宋明理学提出反思对晚清自改革潮流的影响,以及这些思想家如何在公民意识中开始对人的发现和解放。
2、探究自改革潮流的发展,即自洪亮吉、龚自珍到魏源、徐继畬,再到康有为、梁启超,自改革的呼声为何不断发展壮大,自改革内容如何逐渐深化具化。
同时,在国运日衰的惨痛现实之下,公民意识如何转变为对于国家、社会负责的强烈个人责任感。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民众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发展问题研究在国内外都较为冷门。
在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中伍华军、周叶中所著的《我国公民意识及其培植研究》有较大影响,他们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厘清,研究成果富有启发性。
当然目前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普遍把中国民众公民意识的研究起点放在了鸦片战争之后,笔者把研究的起点向前直推到明末清初,这在目前关于中国民众公民意识的研究中还是罕见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搜集明末清初一批思想家对专制社会进行大胆批判、对公民意识进行思想启蒙,以及晚清#8220;自改革#8221;潮流与辛亥革命的相关史料。
2、厘清#8220;公民意识#8221;的概念,并从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去剖析近代民众的公民意识及其变化。
3、深入探究晚清#8220;自改革#8221;潮流与民众公民意识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5. 参考文献
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2、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5、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6、沟口雄三《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 7、伍华军、周叶中《我国公民意识及其培植研究》 8、章秀英《公民意识评价与培育机制》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0、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1、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2、朱维铮《走出中世纪》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