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但“三农”领域的变革依旧深刻,关系长远。农村金融不仅有效的推动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而且使农村得到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促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
一直以来,制约“三农”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农村金融知识难以普及。对于我国当前贫困地区人口如何早日脱贫、乡村如何振兴、普惠金融如何发挥更好效用等问题,许多学者从国家财政政策、金融部门管理机制、法律法规设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有关于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提高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
2015 年,国务院对金融机构提出了保障金融消费者受教育权的要求,要求金融机构在提供居民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强金融知识与金融技能培训的普及,提高我国居民金融素养与信用意识,加强消费者对各类金融产品的理解与认知。并提出金融机构承担提高居民金融素养的责任,积极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现已开展金融教育试点工作。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从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知识普及现状及问题,并根据调查搜集到的金融知识对农户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的资料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金融知识是否能够影响农户家庭信贷行为的结论。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农村农户家庭的信贷选择,国外学者比如Bell et al.(1997)研究发现,由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高于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会按照从正规金融机构到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顺序选择融资路径。另外Bhattacharyya and Kumbhakar(1997)发现,由于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正规金融机构会拒绝一些农户的贷款申请,使得这些农户不得不转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与之相反,Boucher and Guirkinger(2007)、Kochar(1997)、Mushinski(1999)得出的结论却是,由于农户缺少抵押物和非正规融资交易成本较低,他们在融资时更倾向于选择非正规金融机构。。
金融知识对农户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国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Noctor、Stoney 和Strading(1992):金融素养是用以管理财富的能力,该能力可以使人正确判断和有效决策。Khandker 和Faruqee (2003)认为农户通过正式融资渠道得到的贷款直接用于生产和投资的比率要高于其通过非正式渠道的借款。Douglas H.Graham(2008)则认为村镇银行在集体借贷方面的规模及产权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农村金融信贷风险。Sayinzoga(2016)对金融素养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收入与金融素养成正效应。金融素养有利于农户了解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程序和条件,消除信息不对称,避免金融排斥现象,促进农户对正规金融工具的利用,增加贷款金融需求。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2022.12.31 选题、开题、确定写作调研提纲,文献收集、整理分析
2022.1.1-2022.1.18 实地调研、提交资料、整理分析
2022.1.19-2022.3.19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 Bell, C.; Srinivasan, T. N.and Udry, C.: Rationing, Spill over and Inter-linking in Credit Markets: TheCase of Rural Punjab,Oxford Economic Papers, 49(4): 557-587, 1997.
[2] Bhattacharyya,A. and Kumbhakar, S.: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Output Loss in the Presence ofExpenditure Constraint: A Generalized Shadow Price Approach, America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79(3): 860-871, 199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