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郑秉文教授主编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年我国有23个省市的养老保险缴费收入低于基金支出,基金失衡现象已然非常严重。但另一方面,养老保险费率过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为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同时配合养老保险的降费改革,国家采取了多项举措,如划转国有资产、实行中央调剂金、尝试征收部门改革等。这些改革举措试图通过向养老保险制度“输血”或提高“内部效率”的方式来改善基金平衡情况。但值得追问的是,为何在过往“高费率”的参数设计下,养老保险制度却出现了“基金失衡”?
本文从财政分权这一宏观制度视角出发,立足于基金收入和支出两个维度,解析财政分权对养老保险基金失衡的加剧作用,并从征缴效率和提前退休两个方面,分析财政分权加剧基金失衡的作用机制。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将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与国家财政体制联系起来,从宏观角度解析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逻辑,有助于推进财政分权与国家公共品供给方面的研究范围与研究进展。此外,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为当下的养老保险降费以及相关参数改革提供新视角。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内容一:呈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失衡的特征事实。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仍停留于地方统筹阶段,各省执行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并不一致,地区间的基金运行情况也存在差异。本部分内容旨在展示各地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利用缴费收入和基金支出构造“缴费结余率”这一反应基金失衡程度的测量指标。立足于地区差异,考察各地的缴费率与基金失衡程度,呈现出“高费率与基金失衡并存”这一特征事实。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围绕养老保险基金失衡问题,当前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人口老龄化论。我国正处于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且还伴随着高龄化以及“未富先老”问题,即使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社会生育率也未见显著提高,这对于未来劳动力供给也提出了挑战。老龄化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力供给,提高了人口抚养比与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周祝平、刘海斌,2016;封进,2019),造成参保缴费人员减少,影响制度的优化,而缴费是基金的重要来源,减少基金的缴费收入;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长寿风险也直接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支出(Banks amp; Blundell,2005;Machnes,2003;何文炯等,2009),加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负担。由此,人口老龄化既减少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收入,又增加了基金支出,严重影响基金的收支平衡。现收现付制度是一种世代交叠模型,其最优情况是有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到该计划中,才能保证制度的可持续性,在一个趋向老龄化的社会中,现收现付制将会出现支付危机(高建伟等,2002;刘明慧等,2000;谢娅,2004;Lassila,等2001))。
第二,企业逃费论。在社会保险现行筹资安排下,企业自行申报缴费人数和职工工资总额,这为企业留下了操作空间。现有文献指出,企业的实际缴费率远低于政策规定的缴费率,这一现象不是我国特有的,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存在于中欧和东欧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等(封进,2013;赵静等,2015;Gillion等,2000;Mesa-Lago,1991),常常通过改变用工形式如增加临时工减少参保人数以及低报职工工资等方式降低了实际缴费支出(Nyland etal,2006;陈洋,2013)。也有文献指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流动性约束”、“便携性损失”、“基数限制”以及“二元征缴主体”等设计缺陷,从而降低了企业与劳动者的参保效用,诱使二者合谋逃避缴费责任(Schoukens amp; Pieters,2011;胡秋明、景鹏,2014;革昕等,2017)。还有学者从劳动者角度分析企业逃费严重的原因,如个人短视、高收入费率与其他社会制度的比较、贫困和临时财务困难、对待遇回报的较低期望、低回报率和基金投资的选择比较及通货膨胀等因素(Colin等,2002)。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目的
1、检验财政分权是否提高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失衡风险
2、检验财政分权加剧基金失衡的作用路径
5. 参考文献
[1] 周助平,刘海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J]. 人口研究,2016, 40(3):58-70.
[2] 封进.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J]. 中国经济问题,2019(5):15-33
[3Banks,J.Blundell,R.Private Pension Arrangements and Retirement in Britain[J].The Journalof Applied Public Economics,2005(1):35-5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