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不可能运用某些相关信息或利用某种分析模型连续不断的在证券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即所谓的“战胜市场”。
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存在大量凭借 EMH 以及基于风险的资产定价模型无法解释的收益异常现象。
其中股票的“时间序列报酬的可预测性”——即股票以往的价格和收益状况对未来有预测作用,包括“短期股价报酬的正自相关性”(惯性效应)与“长期股价报酬的负相关性”(反转效应)——则是这些异常现象当中比较典型的现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中国A股市场的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存在性;(2)中国A股市场的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周期性;(3)主板和创业板股票的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差异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基于不同的市场对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其中以 De Bondt and Thaler (1985)对美国股市长期反转效应的研究和 Jegadeesh and Titman (1993)对美国股市中期惯性效应的研究最为著名。随后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市场,对这两种现象在不同的周期上(短期/中期/长期)进行了检验。在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反复检验表明,有些市场发现了惯性效应,有些市场发现了反转效应,有些市场则同时发现了惯性和反转效应,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而且惯性反转现象的发生周期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股票的回报率在短期(日,周)存在价格反转,中期( 3-12个月)存在价格惯性,长期(年)又出现价格反转现象。
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国内外学者也就惯性和反转现象做了相关的研究。Naughton and Truong (2008)研究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惯性投资策略的获利性,发现1995-2005年期间确实存在惯性利润,且惯性是上证市场的普遍特征。实证研究发现中国 A股个股回报率在多个时间频率上存在明显的反转,而惯性仅在超短期的日回报率和特定时段的周回报率上存在,且交易量对于惯性和反转有显著影响。鲁臻和邹恒甫(2007)研究政策市背景下的中国股市的惯性与反转效应,发现中国股市的反转效应相对于惯性效应要更明显一些,并且除了中期惯性与长期反转外,还存在一个超短期的惯性与短期的反转。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5.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