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由:在大环境的快速发展下,很多乡镇的父母大多在城里打工,孩子留给老人来照顾,由于经济条件和意识的局限,使得父母只关心孩子会不会“长大”,无力关心孩子怎么'成长”。此外,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时代变化与社会变迁,无论是从社会现象还是个人发展,都会产生不同代之间思维方式、行为取向等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不同代的群体之间存在者的所谓的“代沟”。这种“代沟”阻碍了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之间的文化互通和传播。
实践意义: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如何健康成长是应对未来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在开放空间玩耍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前提,儿童在公共空间中可以学会很多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如何社会化、如何做出判断,解决问题和获得必要的归属感。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均劣于其他人群,易收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开放空间的需求就显得颇为重要。青少年在课堂以外的活动场所不仅能玩,还能获得知识,这是新时代青少年所向往和喜爱的学习方式,这种空间应该拥有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融合历史、文化、社会价值的活动空间,是青少年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由此想打造一个环境教育的青少年活动空间,并且结合一些当地文化特色,构筑一个'精神场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设计内容:
1、旧厂房为基材的再利用设计的意义以及案例引发的思考。
2、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的空间设计,尽可能多的把各种运动、休闲、娱乐、展示等功能叠加组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错峰”使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休闲中心的设计,针对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功能设定,比如:北戴河青少年营地。
青少年营地在中国还很少见,设计师们尝试把通常一个大型营地里所提供的活动体验压缩并有效地组织,利用最小最少的资源去创造最大化、最丰富的体验的可能性。整个建筑仿佛被包围在园林式的景观之中,建筑若隐若现,被自然隔绝于喧嚣的城市之外。室内空间除部分需要私密的空间外,大多数空间开放而流动成就了它们使用的多变性。同一个空间在不同场合下可以演变成不同的功能空间。例如:最大的多功能空间可以成为小型体育馆,中型演奏厅,电影院,大型晚会以及户外演出舞台。建筑中心的内庭院,不仅是全年的景观,同时也可以成为观众席来观看多功能厅的演出。除了室内的活动空间,室外活动场地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建筑内部需要一个中心庭院来保留基地原有树木并提供内向的室外活动空间。最终,户外活动空间被极大化,同时与户内空间若即若离。户内空间,在夏季(最重要的使用季节)很大程度可以开敞,与户外完全连成体。这个建筑像是一个万花筒,不同的人群包括营地的师生们、艺术家、观众、参观者,可以在其中共同去发现和创造不同的奥秘和故事。它既是一个连续可变的事件空间,又可以灵活地适应使用上变化的需求。这个营地也好像一个微缩的社会,包罗万象,青少年在这里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地得到锻炼,去发现去理解去交流去实验去成长;建筑本身也是一本给青少年的教科书,它讲述一个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去创造无限的可能性、以及建筑如何融入自然的故事。
青少年营地的场所主要有一下特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进度方案:
1、准备阶段——时间是2022年11月-2022年12月,大量查阅相关书籍,补充未掌握的相关知识。
2、方案阶段——时间是2022年12月-2022年1月。根据搜集的资料找到设计的切入点、确定方案的总体风格定位和设计理念,构筑初步方案。
5. 参考文献
[1]儿童友好型住区公共空间研究[D].钟燕芬.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当代城市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 郑从涛.湖南大学 2017
[3]沙赪珺,邱德华.儿童发展视角下青少年活动中心空间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06):61-6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