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的理由:
集装箱建筑设计和改造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并衍生出特有的集装箱建筑文化。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全面覆盖,崭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建筑、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应用正全面铺开。
集装箱为典型的工业化模数制产品,主要优势为架构坚固,成本低廉,可重复多次回收利用。集装箱改造的建筑空间一般为焊接固定的整体结构,框架坚固安全,既抗震、抗风又节能环保;同时集装箱的四面体活动拼合在设计改造方面也有很大空间。异地活动搬迁无需拆散,里面的物品可以随箱子一起移动,无损耗,可吊装、搬迁一千次以上,节省资源;再加上目前集装箱改造设计的水平及施工技术更加成熟,无论是居住、展示或是传播教育活动都更加舒适美观。因其模数制的单元尺寸,建设者根据需要可随时增加或删减单元空间个数,方便灵活。集装箱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使其在各种类型的建筑空间改造项目中,拥有了众多的优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设计内容:
集装箱作为一种新型的造型工具与结构工具,慢慢展现出来它的发展潜力与独特魅力,常见的集装箱的标准尺寸有20GP,40GP,40HC/HQ,45HC/HQ,20 OT,40 OT,20FR,40FR等,而其中适合用于改造设计的的尺寸为20GP(内:5.898m2.352m2.385m外:6.096m2.438m2.591m),40GP(内:12.032m2.352m2.385m外:12.192m2.438m2.591m),40HC/HQ(内:12.032m2.352m2.69m外:12.192m2.438m2.896m)。总体来说可以使用的空间较为局促,室内高度较低,横向空间窄而长,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集装箱本身的四方空间,更应该考虑由集装箱不同块面组合形成的开阔平面。形成无边界限制的空间。
在集装箱的改造设计中,平面组合是否合理,决定了空间好不好用、距离感把握是否准确,工作流线是否畅通。考虑安全便捷等因素,需要将集装箱的不同块面作为可以转动的构件,将其打开,露出室内场景,供人们展开工作。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集装箱建筑大多数用于住房、艺术馆、商店等各种用途,随着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集装箱改造的可能性也被不断推陈出新。集作为一种有着统一的基本规格的工业化产品,造价低廉,易于施工。可随意切割改造成为封闭或开放的建筑空间产品。如市政服务设施的候车厅、公共电话厅、移动商务服务及快餐服务空间一般尺度较小,空间移动和装饰的变化因素较多,完可以利用开放式集装箱进行改造。
共享建筑空间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空间使用类型。设置共享建筑服务空间,不仅减少了使用者的经济成本,同时根据使用功能界定,在共享空间设置常用配套服务设施,使用者可以在使用空间的同时得到第三方服务,并增加与同类人群的社会交流。集装箱是典型的工业标准化产品,各种多样化尺寸的单元模块及适应人的行为活动的尺寸设计,使其非常适用于改造设计成集合式的共享公共空间。
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但我们的社会也被迫迈入了后疫情时代。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的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在疫情严控期间,国内外许多电影院、图书馆关闭,人们日常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非封闭共享空间开始出出现,匈牙利、希腊等地开放露天电影院,使用投影技术,让人们在室外开阔场地接受电影文化熏陶。在我国,湖南省长沙市区的107国道沿线试点建设了一个“集装箱流动书屋”,为解决城乡接合部居民文化需求问题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样板。突出‘两型’和现代理念,且在城乡接合部实际可行,设计者想到了用废弃的二手集装箱改装为“集装箱流动书屋”。目前在国外,集装箱改装为各种创意小屋已成为一种时尚,而在我国,集装箱循环利用尚处起步阶段。从达成一致意见到设计完成,不到10天时间。十分方便快捷。随着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更为重要,农家书屋作为重要的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自建设之日起,就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全民阅读工程等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解决当前城乡阅读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一环。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研究计划:
①研究集装箱建筑发展的历史;
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电影院,书屋,讲堂等相关建筑的造型要求;
5. 参考文献
[1]石华,周思静,秦菲菲,王一棋,崔可欣. 互联网+智能集装箱改造设计及推广策略研究.[J].设计与房地产,2019(02):63-65
[2]徐延章. 乡村振兴战略中公共文化传播策略.[J].图书馆,2020(12):102-105
[3]王竹立. 后疫情时代,教育应该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04):47-5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