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伴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7 09:15: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流动儿童是在现行政策体制下一个特殊又矛盾的群体,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下,流动人口子女既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也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0-14岁流动儿童规模已达到2291万人。

因为没有城镇本地户口,流动儿童很难享受与所在地儿童相当的公共服务待遇,其父母多从事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资相对不高、稳定性相对较差的工作,他们因此成为了我国特有的处境不利儿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父母陪伴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论述:一、对流动儿童的现状及父母陪伴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二、对衡量父母陪伴的指标、衡量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详细介绍三、根据所设基本模型进行ols回归,并使用工具变量方法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研究发现 四、根据研究发现给出结论和建议,来提高父母陪伴的质量和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张丽等(2012)认为流动儿童在“流动”过程中,不断面临着全新的、陌生的外部环境,不断需要完成角色转化、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价值观念的适应与融入等,使得流动儿童的社会退缩检出率高于普通儿童。

通过CEPS数据可以发现,流动儿童不论是男童还是女童都会有相应的行为问题出现,而根源是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作者并没有去探讨这种行为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而本文则会讨论父母陪伴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张茜洋等(2017)认为要提高流动儿童的认知能力,需要关注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行为,尤其关注父亲对儿童的支持,流动儿童即使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能可以通过改善父亲的温暖与理解水平从而提高流动儿童的元认知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2022年1月论文选题,收集文献资料2022年2月 通过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后 完成开题报告2022年3月中旬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表2022年3月下旬二稿修改2022年4月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2022年5月初 修改完善论文,定稿2022年5月中下旬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梁文艳,叶晓梅,李涛},2018,“ 父母参与如何影响流动儿童认知能力”,《教育学报》,第1期,第80-94页。

[2]{张丽、张建华、栾筠竹、杨苑芬},2012,“ 广州市白云区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特征研究”,《中国全科医学》,第25期,第 2950 -2952页。

[3]{张茜洋、冷露、陈红君、方晓义、舒曾、蔺秀云},2017,“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第2期,第153-162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