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1978 年中国政府推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开启了国际贸易之门。在改革开放的39年里,中国实现了从贸易小国向贸易大国的转型。但是#8220;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8221;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对外贸易扩张伴随着环境污染恶化的局面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我国环境质量是否会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出口贸易结构对环境污染程度产生何种影响?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二者之间的关系?上述问题的解答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乃至全部发展中国家促进贸易利益和经济发展,制定贸易策略、环境政策均具有参考价值。
目前我国学术界由于研究方法及研究视角不同,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我国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等问题的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关问题研究尚不够全面和系统,本文立足于我国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的现实情况,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二者冲突的方案措施,以实现我国贸易自由化与环境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我国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从数据搜集和整理出发,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做一个综合性的整理,从全国、东中西部、制造业等方面着手,全面把握我国目前出口贸易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特征和趋势,为实证检验奠定基础。
2.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效应分析。根据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的一般均衡模型,探讨出口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效应,包括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收入效应、政策效应等,分别建立省级和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上述几种效应在我国的形式和特点,深入揭示出口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
3.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列举实证证明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存在负面影响,从地区、行业、国家政策、人口分布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多角度、全方位揭示出口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 20 世纪 80、90 年代开始,对外贸易与环境关系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外学术界大体分为三类,有害论、有益论和复杂论。第一种观点#8220;有害论#8221;认为对外贸易对环境有害。Daly和Goodland(1994)对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提出了疑问,认为贸易增长既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福利的改善,更不利于环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自由贸易的破坏性更加突出。Chichilnisky(1994)认为自由贸易会加速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的破坏,从而对全球环境构成进一步的威胁。第二种观点#8220;有益论#8221;认为自由贸易不是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自由贸易不仅不与环境相冲突,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他们提出了#8220;经济发展决定论#8221;,自由贸易通过提高收入使人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来改善环境。Burniaux(1992)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简称为CGE模型)分析认为贸易自由化可以减少能源市场的扭曲,并使得 CO2排放在世界范围内减少。第三种观点为#8220;复杂论#8221;,是Grossman 和Krueger(1991)在研究北美贸易自由区的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时提出的。不同于自由贸易对环境单方面的有益和有害,他们将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效应主要分为规模效(scale effect)、结构效应(compositioneffect)、技术效应(techniqueeffect)三个方面,总效应取决于三个效应的正负和大小。
我国学者研究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起步比较晚,但近几年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逐渐丰富起来,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国内学者有关的实证研究大都借鉴ACT 模型,不同的是针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状况增加了与中国相关经济和对外贸易情况相符的变量,以期使模型更加贴近我国的实际。众多学者从全国整体角度、区域角度、垂直专业化分工角度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污染效应,如党玉婷(2007)分析中国1994-2003年间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认为对外贸易在总体上对中国当时的环境不利;游伟民(2010)、钱慕梅和李怀政(2011)考察了我国中东西部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效应;田野(2012)以我国1995-2009年的污染密集型行业为基础,检验了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出口的环境污染影响,结果显示产品内分工降低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污染水平。有的也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从截面、时间序列等单一方法向静动态面板数据、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空间计量等更加复杂的方式方法上发展。如张连众(2003)、彭水军(2006)、陈红蕾(2007)、刘林奇(2009)、周茂荣(2009)、郑伟腾(2009)以及何洁(2010)等,他们分别运用不同计量经济方法考察我国对外贸易对中国大气、水等环境指标的影响,一般结论为规模效应加剧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恶化,而技术效应一定程度上具有污染减排作用,结构效应的影响不稳定。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7年11月,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18年1月-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期刊、文献、论文集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查找相关英文资料完成外文原版材料翻译;18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18年5月,接受指导老师批阅意见,对论文、英文翻译等材料进行修改完善,6月初定稿;18年6月,仔细阅读已完成的论文及相关资料以备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孔淑红,周甜甜.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2,(8):108-120.
[2]党玉婷,万能.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国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7,(4):52-57.
[3]刘林奇.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3):70-7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