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17: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促使投资者成为股东,承担企业专用性风险、声誉损失和法律诉讼风险等成本外还支付高控制权溢价的主要动因即获得控制权收益,换言之,当控制权发生转移时,这种控制权的收益就表现为控制权交易价格的溢价,即所谓的控制权溢价。控制权溢价部分反映了控制性股份交易双方对未来可获得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理性预期:预期未来获得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多,投资者愿意支付的控制权溢价就越高。

对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的探究意义一方面在于,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得与其所持股份比例不相称的额外利益,而这部分额外利益是通过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获得的,且同时这部分私人利益往往通过#8220;隧道挖掘#8221;进行,数量和程度都难以量化。所以,鉴于上文的理论,控制权溢价亦是控制权私人利益的度量方法之一。

另一方面,高控制权溢价又是影响未来#8220;隧道挖掘#8221;行为的因素之一,为获得控制性股份支付的控制权溢价越高,投资者成为控股股东后#8220;隧道挖掘#8221;行为越严重,企业未来长期绩效表现也越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控制权溢价即当控制权发生转移时,为获得控制权而支付的高于少数股票交易市价的部分,来源于控制权收益。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确定对控制权溢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及其相关关系。基于BH模型并结合我国实际确定控制权溢价,并建立其为被解释变量,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各解释变量与控制权溢价的相关关系,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对当前市场可能的改进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Alexander Dyck, Luigi Zingales(2004)认为发达水平更低的资本市场、更集中的所有权和更私密的协商私有化都会导致更高的控制权私利。Mario Massari, Vittorio Monge, Laura Zanetti(2006)认为控制权私利与目标公司的股权金字塔程度呈正相关。

我国学者对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的研究亦有所建树。奚艳(2009)基于2000~2006年国有股权转让交易的数据,以BH模型得出的控制权溢价作为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规模、转让比例、Z 指数和流通比例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控制权溢价与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Z 指数和流通比例正相关,而与总资产规模和转让比例负相关。田斌、赵彩云(2012)基于相同的BH模型确定的控制权溢价,利用2005年~2009年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统计得出目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目标公司规模与控制权转移溢价显著负相关。类似的,申京苑、徐洁(2013)采用2012全年131 家公司的241起控制权交易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得出企业交易前一年的每股收益与控制权溢价呈显著正相关,总资产对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高管股比例和每股净资产与控制权溢价显著负相关。王志强、邹高峰(2007)研究认为非流通股股权转让的溢价水平与转让比例、流通股比例、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与流通股规模、资产负债率、转让后的控股比例和每股现金量正相关;而流通股规模与控制权价值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与控制权价值溢价负相关。李延喜、郑春艳、王阳和薛光(2007)认为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前的总资产规模、流通比例与控制权溢价呈显著负相关,未分配利润与控制权溢价显著正相关。段光、荣谢伟(2011)认为净资产收益率与控制权转移溢价显著负相关,而资本结构与控制权转移溢价正相关。邹彩芬(2012)将并购溢价定义为并购宣告前一周的溢价作为因变量,目标公司市盈率、市场账面价值比值、净资产收益率、研发费用、资产负债率和公司规模作为自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又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度量并购平均溢价与并购公司平均市盈率和市场市盈率的关系,最终得出,市场市盈率对并购溢价存在负影响,而同期目标公司平均市盈率对平均并购溢价也存在负影响。

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成果,虽然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及目标公司规模被普遍认为是控制权溢价的影响因素,但各研究者得到的同一影响因素对控制权溢价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同时,其他被提出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权溢价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2022年1月19日--2022年3月19日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2022年4月11日--2022年5月6日 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高辉、何小春.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实证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16(1):77-81.

[2]郑志刚、吴新春、梁听雯.高控制权溢价旳经济后果:基于#8220;隧道挖掘#8221;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4(9):145-172.

[3]邓先柏.基于并购目的的控制权溢价测定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12(9):68-6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