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控控制可以说是一个公司的根,根扎稳了才能很好地生长下去。所以一个公司能否长久的经营下去,决定于他内部控制的好坏。无论是哪个企业上市都需要认真落实内部控制,从无到有,从口头阐述到制定认定机制。内部控制的规范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制定认定机制之后,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通过两份报告来总结自己的内部控制缺陷。每个企业的认定标准不同,制定的认定机制也会有所差异,从中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特征,从而追溯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最终来确定企业是何种标准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
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的全面实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逐渐规范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紧接着就缺陷的认定、存在缺陷公司的特征、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等相关领域展开了,从而解决了诸多困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问题。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事关企业科学管理,在内部控制建设中有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地位,属会计研究的新兴领域,既有的制度,如2010年财政部等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1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和《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监管问题解答》、2012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2014年证监会伙同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没有给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给出详细的方法论指导,如什么时候要选择营业收入作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什么时候要选择资产总额作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等。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来解决为什么要制定标准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 2. 根据第三人效应理论来解决企业是用何种标准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周雨欣,刘畅,吉彤(2019):通过研究发现,如果产生内部控制缺陷的话,会增加企业风险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企业的信贷约束,反之修复内部控制缺陷的话,可以降低企业的信贷约束。
2. 陈泽艺,李常青(2019):研究发现媒体关注显著提高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修正的可能性和程度,其中市场压力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仅存在内部控制非重大缺陷的公司相比,媒体关注对有重大缺陷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修正效果更为显著。
3. 刘兰(2019):研究结果表明,及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增加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方式,可以稳定市场反应,降低融资成本。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三章 理论
5. 参考文献
[1]周雨欣,刘畅,吉彤.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企业信贷约束关系的研究——以制造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33):58-59.
[2]陈泽艺,李常青.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市场压力或信息透明[J].当代财经.2019(11):72-81.
[3]刘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市场反应与融资成本[J].财会通讯.2019(36):92-9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