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盈余管理的特点和特征,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工具,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等的研究有利于正确的应用盈余管理以趋利避害,更好的发管理的积极作用,如:在收益指标的约束条件下,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给予管理者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管理者的创造力:通过盈余管理(特别是收益平滑)、还会减少因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对投资决策行为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
在过去的20年间,有一大批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发表。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对会计实务和公认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大大地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有于人们加深对盈余管理及会计准则的的认识,如:加深了人们对应计制会计的认识,对现金流量表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加速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表现在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方面等,总之,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具有积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随着现代会计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愈发的激烈,随着大量的商业银行上市,市场监管也愈发严格,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想要提升股票市场及自身利益,通常企业就会对自身财务状况进行盈余管理。企业盈余管理是在遵循会计准则基础上进行的,然后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整,通过调整一系列的财务指标以达到企业高管所需要达到的地步,而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最终目的都是使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正是因为这样的目的,企业所进行的盈余管理会导致企业对外的会计信息出现不真实的情况。本文将首先从盈余管理概念入手,其次再结合宁波银行比较分析南京银行的盈余管理情况,最后再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意见。
写作提纲:
盈余管理的弊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在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主要有张永国(2004)提出,中国进行的MBO是经理与大股东协商制定的,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大股东很难真正履行投资者的职责,经理层可能会对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使大股东低价转让股权,于明涛和王存(2006)研究认为,管理层在实施MBO过程中进行负向盈余管理从而降低股权转让价格,而在MBO完成之后再把利释放出来,这就解释了为何当年实施MBO的各目标公司的利润都有不同程度提升的原因,张样建和郭岚(2006)研究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都存在着明显的虚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配股后提升报告盈余的现象象消失。雷光勇和刘慧龙(2007)对亏损公司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的确存在较为严重的“洗大澡”现象,陈政(2008)研究认为,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会通过向上盈余管理掩饰占用的不利后果。
国外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与国内对余管理的研究相比,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全面,涉及到盈余持续性概念研究,盈余信息价值研究,盈余持续性计量研究,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研究等,主要有:Sott(2005)认为如果管理当局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择那些对自身效用或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Roychowdhury研究发现,公司会运用多种真实管理方法来避免报告亏损,Grahamtal研究证明了管理者更偏好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而不倾向于使用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 Cohenetal (2008)发现S0X颁布后,管理者的盈余管理重心从基于应计制转到真实的盈余管理。Cohenand Zarowin (2010)的研究发现,运用真实盈余管理的SEO公司比运用基于应计制的盈余管理的公司,在SEO后面年份业绩下降更明显。Rodriguez-Perez and Hemmen (2010)研究发现,在债权人约束下,管理者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因投资分散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管理者更容易去进行盈余管理。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南京银行这一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本文所需的论据,后使用大数据来验证理论研究成果,再将宁波银行同南京银行进行比较后分析南京银行的盈余管理情况,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适当的意见或建议。
5. 参考文献
[1]李辽宁国外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研究:一个基于契约观的整合框架.宏观经济研究[J].2012(1)
[2]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管理世界,2008(3)
[3]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00(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