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来看,城乡差距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50.8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617.0元,差距高达24633.8元,对比2013年该数据差值只有17037.4元。范恒山指出,要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把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是一个关键性举措。在我国的扶贫实践中,政府也将劳动力流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2020年52个挂牌督战县共有285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由此可见,如何将劳动力流动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已然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国家新型城镇规划》明确提出要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对人口聚集和服务的支撑能力。传统的理论往往认为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外来劳动力无法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然而,随着政策的改变,大中小城市都趋向于发展普惠公共服务,民工子弟学校等针对外来劳动力的专项公共服务也逐步落实,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也能享受到来自城市的公共服务。《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承载能力不断扩大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缩小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相比单纯的提高工资和增加就业机会等增加数量的方法,通过发展高质量的城市公共服务来吸引农村劳动力,不仅能降低劳动力涌入“压垮”城市的风险,还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公共服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2.拟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文献都是从教育、房价、迁移距离等常见的、容易量化的变量出发研究它们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本文分析从公共服务角度出发,建立数学模型,以分析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3.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所谓劳动力流动,即是劳动者工作地点与工作类型发生变化的过程。赵峰等认为农业劳动力逐步转向工业和服务业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体现。在主流的劳动力流动理论中,被广泛认可的经典理论主要有配第—克拉克定理、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托达罗理论。理论必须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城市公共服务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关系,不能绕开的是中国在世界上都极为特殊的户籍制度。40多年来,中国从一个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多种体制并存的制度,期间进行了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地对农村劳动力能否享受城市公共服务、进而向城市流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从1953年《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到1975年我国宪法废除了公民原本享有的居住和迁徙的自由,期间数部法律法律和行政政策使得劳动地被紧紧地束缚在本地。加之当时还有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并有排他性的城市就业和福利政策,纵使城乡收入有着巨大差距,也没有发生计划以外的劳动力流动。《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于1984年颁布,此后,中国的户籍制度随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逐渐放宽,劳动力逐渐开始大规模流动。200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使得部分省份和直辖市很大程度上放开了申请常驻户口的条件,有的甚至废除了农业户口,大大促进了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然而,户籍制度并没有完全废除,并且农村劳动力还在就业选择和城市福利上收到歧视,尽管他们已经为城市建设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学界主流的声音都认为户籍制度是阻碍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关键因素,其中不乏进一步放开劳动力流动限制的呼吁。孙文凯等则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短期内对劳动力流动没有显著影响。陈钊和陆铭研究发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缩小城乡差距,而城市通常制定利己的政策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从而扩大城乡差距,但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又会造成城市治安等公共系统过载。梁琦等从城市层级体系的视角出发,研究的出先放开小城市,逐步提升二级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最后开放大城市以防大城市过载的结论。
不难发现,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主要阻碍的户籍制度的设立很大程度是因为城市公共服务不能同时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劳动力的需求,造成接纳大量外来劳动力的城市生活质量大幅下滑,得不偿失。城市公共服务的不足不仅会制约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高质量的城市公共服务能有效地促进流动。
这方面的先驱是Tiebout的“用脚投票”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对城市的选择类似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劳动者会考虑包含城市公共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因素选择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城市。然而,早期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虽然如Friedman、Nechyba等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城市公共服务对劳动力流入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不乏另一些研究得出两者间不相关甚至负相关的结论。随着数据采集的专业化和数学工具的创新,近年来如Dahlberg、Dustmann等的研究都认为城市公共服务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9.15—11.20——资料、阅读、数据收集、写读书笔记,完成选题工作;2.2022.11.20-12.11——分析整理资料,核对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3. 2022.12.11-2022.3.19——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4. 2022.3.19-5.14——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5. 2022.5.14-5.28——完成论文答辩环节工作。
撰写方案: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 1、经典理论综述 2、研究近况分析三、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及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 1、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现状 2、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四、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1、变量选择与数据收集2、模型构建3、实证分析
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西藏发展论坛,2018:1-2.[2]范恒山.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五大着力点[J].经济纵横,2020:1-5.[3]Long J., Ferrie J..Labour Mobilit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3-4.[4]赵峰,星晓川,李惠璇,城乡劳动力流动研究综述:理论与中国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4):163-170.[5]刘传江,程建林.双重“户籍墙”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9:66-72.[6]蔡昉,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4):44-51.[7]王小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8]Hertel,Thomas,Fan Zhai.Labor Market Distortions,Rural-Urban Inequality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s Economy[J].Economic Modelling,2006,23:76-109.[9]Whalley,John,Shunming Zhang.A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 Hukou ) Labor Mobility Restrictions in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83:392-410.[10]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28-41.[11]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J].经济研究,2008,(1):21-32.[12]梁琦,陈强远,王如玉.户籍改革、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层级体系优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3,(12):36-59.
[13]Tiebout C.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5):416-424.
[14]Friedman J..A Conditional Logit Model of the Role of Local Public Services in Residential Choice[J].Urban Studies,1981,18(3):347-35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