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36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这一门课的内容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性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的重要基础。该课程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学习与实践的经验足以告诉我们学习数据结构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必要性。
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数据结构与算法》这一课程每年面向数百名本科生授课,学生人数多,教学工作量大。教师方面,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如作业批改和反馈难度大、不能指导具体的学生的问题。学生方面,课程涉及了较多的知识点,有一定难度,在较短学时的课程时间里,很多学生并不能全面快速掌握知识,也缺乏足够量的主动性的练习与理解。此外,现今使用纸质试卷进行测试,耗费人力物力,效率并不算高,学生上交试卷后也很难得到反馈、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日趋必然,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练习与测试,实则可以通过练习系统实现,以取代传统的练习测试办法,实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1、对在线考试技术和HTML5技术有进一步了解并运用;2、根据题库和目标系统,建立数据库,研究并实现数据库的各项操作;3、建立登录注册系统;4、考虑不同的角色需求,设计并提供不同的界面和功能;5、设计实现在线答题系统,实现系统的练习、测试、阅卷等主要功能;6、研究试题基于几种分类的存储和调用,实现习题和用户答题内容的高效存储和调用方法;7、不同题型阅卷等问题;8、合理设计界面,风格简约大方,资源布局合理,导航清晰整洁,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户操作成本;9、注重设计并实现师生交互功能。
目标:1、按期完成系统的编写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2、注重该系统的交互性,真正确保师生测试环节的互动;3、尽可能实现数据库导入存储和调用等操作的高效性;4、提高自身设计开发和研究能力。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确定论文主题方向,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做好外文翻译和撰写开题报告的工作。第3周: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对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实际性,不断修改,最终确定系统的设计。第4-8周:根据设计,编写代码初步实现前端,并进行系统架构和程序的开发。第9-10周: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测试,不断完善系统。第11-12周:初步撰写毕业论文。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
第13-14周: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第15-16周: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钟珞,袁胜琼,袁景凌,李琳.软件工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年.
[2]evin Curran, Aaron Bond, Gavin Fisher, 《HTML5 and the Mobile We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conomy, 3(2), 40-56, April-June 20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