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19: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关键,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无疑将构成城市化的主流群体。

因此,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态势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至关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以城镇为主要研究区域,以进城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分析视野,借鉴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的相关理论,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本文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指标分析,研究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和作用机制,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为制定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国城镇化进程既承载着扩大内需的经济转型要求,也面临着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转型难题,更担负着突破城乡二元制度改革的制度转型任务。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8220;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研究进度安排:(1)2022年11月下旬,理解论文题目的内涵,初步拟订查阅文献的计划;(2)2022年12月中、下旬,查阅文献,写出开题报告;(3)2022年1月-2月,熟悉论文中涉及到的预备知识,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4)2022年2月-3月,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接受论文的中期检查;(5)2022年3月下旬,完成研究任务,做好论文的整理工作;(6)2022年4月,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指导周记。

(7)2022年5月,论文答辩准备,论文答辩。

2、研究方案:第1章绪论本章首先剖析了研究背景,并就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随后对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在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本文的可能创新点作简要说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陈洋,李娜,许学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M]地理科学.2007,27(2);142-148[2] 陈波翀,郝寿义,杨兴宪.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M]地理学报.2004,59(6);1068-1075)[3] 顾朝林,吴亚莉,中国城镇化研究的主要综述.[M]城市问题.2008,(10),1-10.[4] 赫茨勒,世界人口的危机[M].何新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5] 张车伟,蔡翼飞,中国城镇化格局变动与人口合理分布[M] 中国人口科学,2012,6[6] 方创琳,刘晓丽,蔺雪芹.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M].干旱区地理.2008,31(4);512~523[7] 方创琳,刘海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调控路径[M].地理学报.2007,62(8);849~960[8] 辜胜阻,易善策,李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M]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19-52[9]Chen A. Urbanization and disparities in China: Challeng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ina Economic Review, [M].2001,13(4);407~411[10]Xu B , Watada J,Identifieation of retional urbanization gap; Evidence of China ,Journal of Modelling in Management [M].2008,3(1);7~25[11] 陈明星,陆大道,刘慧.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的省际格局[M].地理学报.2010,65(12);1443~1453[12] 方创琳,刘晓丽,蔺雪芹.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M].干旱区地理.2008,31(4);512~523[13] 方创琳,刘晓丽,蔺雪芹.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M].干旱区地理.2008,31(4);512~523[14] 杨波、朱道才,景治中.城市化的阶段特征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6,(2)[15] 吴福象,刘志彪.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8,(11)[16] 李福田、李戈.进城还是进镇:西部农民城镇化路径选择--对四川省31个镇、村调查[J]农村经济.2010,(4)[17] 洪银兴、陈雯.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0,(12)[18] 王小鲁.对#8221;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8220;的质疑[J]中国市场.2010,(46)[19] 王小鲁.十二五发展小城镇还是大城市?[J]第一财经日报.2010-10-13[20] 潘海生、曹小锋.就地城镇化: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浙江小城镇建设的调查[J]政策瞭望.2010,(9)[21] 张艳明,章旭健,马永俊.城市边缘区村庄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以江浙经济发达地区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22] 仇宝兴.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变--#8221;C模式#8220;:超越#8221;A#8220;模式的诱惑和#8221;B#8220;模式的泥淖[J]城市发展研究.2009,(1)[23] 程必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兼论成渝实验区的发展思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