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11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物联网终端、智能终端的指数增长,现有网络中,将任务迁移到云端的方式不仅增加了网络负荷,而且引入了大量的数据传输时延,因此,移动边缘计算成为一种预期能够为移动和大数据应用提供普适计算和存储服务的计算模式。在网络边缘,由于小型基站的部署使得移动边缘计算服务网络得以建立。这些小型基站通常能够直接与移动用户相连接并为之提供快速反馈的低时延服务,因此移动用户能够将一些计算密集型或时延敏感型的任务上传迁移到当前连接的小型基站上面,然后移动边缘计算网络利用小型基站上面的硬件资源协助用户处理此类任务。
近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日益攀升的慢性病发病率加剧了医疗资源短缺、医疗成本增加等社会问题,健康监护己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深入探索健康监护领域中无线医疗关键技术以缓解当前的医疗现状,无线体域网(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WBAN)技术应运而生。WBAN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短距离、高可靠、低功耗的无线通信网络。它由一个中心节点和多个在体表、体内或者人体附近相互连接的传感器节点组成。WBAN通过这些传感器节点采集用户生理的、行为的及其它健康相关的信息,并将其传送到中心节点或者远程监护中心,联合远程医疗系统向用户提供健康生活或治疗建议。它改变了传统医疗监护系统的范式,并且不受地域和医疗设施条件的限制,可以在保证用户便捷舒适的条件下为用户提供持续的、实时的健康监测服务。目前,WBAN技术己经成为电子医疗监护领域的一种核心技术,它能够为健康监测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缓解由于医疗资源短缺而导致的就医难问题。
无线体域网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欧美地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于WBAN的可穿戴性、可扩展性和资源优化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对该技术用于情景感知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学者开始关注此技术。中国科学院对WBAN中数据融合技术和人体监控技术展开了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对基于无线体域网的能量感知MAC协议进行了研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设计的基本内容
本设计主要研究如何将统计体域网各节点时延的计算量按最优策略分配到云-边缘计算网络架构(Software Defined Cloud-Edge Computing Network, SD-CEN)上。主要从计算任务分配的角度出发,针对无线体域网的特殊应用环境提出了一种软件定义的云一边缘计算网络架构,在传统云计算架构的基础上引入了MEC及SDN技术。主要工作如下: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基础资料。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4周:翻译英文资料,学习烟花算法;
第5-6周:确定论文的大致框架,整合优先级设置,完成基本程序的编写与论文初稿;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宋华振.边缘计算一走在智能制造的前沿(上)Wl.自动化博览,2017(03) : 62-64.
[2]黄海峰.华为MEC实践:室内全联接方案释放流量价值[f Jl.通信世界,2015(12) : 35.
[3]}26}张建敏,谢伟良,杨峰义,et al.移动边缘计算技术及其本地分流方案.电信科学,2016, 32(7)132一13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