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并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在我国的《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责任分为一般侵权责任和特殊侵权责任。
由于各种不同的特殊侵权行为的表现不同,法律规定适用的归责原则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对特殊侵权行为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只能就具体的侵权行为进行分析,探究其适用原则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内容: 1、特殊侵权行为的情形及其对应的规则原则。
2、过错推定原则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3、无过错原则的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中侵权事例的增多,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与国外侵权法学界的联系程度的提高,自1984年起我国法学界中有更多的人士开始关注侵权法其中对侵权归责原则研究的的首篇论文,是李实发表于河北法学第4期的#8220;试论侵权法的渊源及三项责任原则#8221;。
而关于侵权归责原则的研究图书,最早是1992年的王利明先生所著,该书在2004年进行了修订'纵观侵权法的相关文献,尽管数量相对较多,但研究质量还有待提高。
这些研究不足之处,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看,要么仅仅是对现有立法的字面解释,既没有交代立法的社会背景,又没有介绍相关立法理论;要么专注于从理论上尤其是从国外的侵权法的理论视角来诠释我国侵权法,而无视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看文献,提炼作者的观点,并完成研究综述。
2、列出文章的总体提纲,从总体上把握论文结构。
3、收集、整理并分析案例。
5.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则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杨立新.侵权法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3]李由义.民法学[M〕.北京:湘京大学出版社,1988.614. [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45-146 [5]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5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4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6,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 -23页 [6]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95 [7] 曹险峰.无过错责任原则之真实意蕴-兼论我国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文之原则性设定[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37 [8] 贾邦俊.侵权归责原则的演进与立法选择[J].法学杂志.2007.(3):20 [9] 奚晓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40 [10] 王泽鉴.侵权法(第一册)[M].台北:台湾地区三民书局.1999:14 [11] 张新宝: 《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2] 《法学研究》编辑部.新中国民法学研究综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06 -211 [13] 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7. [14] 佟柔.中国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575. [15] 梁慧星.从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 -7. [16]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5. [17] 潘同龙,等.侵权行为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49. [18] 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99 -102. [19] 杨震主编.侵权责任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50. [20] 叶自强.举证责任的倒置与分割[J].中国法学, 2004, (5): 14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