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因复制技术、复制设备等外部条件限制,能够实施私人复制行为的人占极少数部分,因而对版权人的利益威肋、较小,各国著作权法都无一例外地将为私人目的而复制已发表的作品的行为视为合理使用而加以保护。我国《著作权法》也在第22条规定了#8220;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8221;就属于著作权的限制情形之一。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到来后,开创了作品复制传播方式的网络化进程,网络技术的长足发展促成了作品的有形载体向无形载体的转变。当信息形态由模拟式转变到网络化时,有形的作品载体也成为虚拟。而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呈现出了以前所未有的特点,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行为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利益冲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行为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三、私人复制行为的性质争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网络环境下,存在一边是代表网络版权人利益的群体极力要求保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则是代表一般社会公众利益的群体,他们主张一如既往地保障自己自由使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的权利。于是两个利益相对方就私人复制行为的合法性的争论必然产生。对于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行为的性质国内主要有两种学说:(一)合理使用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通常的私人复制都只是基于特殊目的的非常态使用,这种复制行为不会太影响复制品的正常销售,因而属于合理使用。并且限制人们自由使用社会文化资源会大大影响人们进行再创作的可能性,从而可能导致大量文化资源的浪费和闲置,这同样不利于实现版权人的经济利益。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论文前期准备阶段(2022.11~2022.2)。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有: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夯实相关理论基础。通过以上这一系列的工作获得所有要的研究内容。
2.研究与探索阶段(2022.3~2022.5)。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开始撰写论文初稿,实现阶段性成果。在这一阶段,通过第一阶段所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根据研究的结论形成有助于解决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权的争议问题的观点,并开始着手撰写论文,实现阶段性成果。
3.结题阶段(2022.5~2022.6)。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修改和完善论文,完成答辩。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从大量的研究资料中获得所需要的研究内容,反复修改和完善论文,得出研究成果,顺利完成答辩。
5. 参考文献
[1]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志花,沈凯.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的性质分析[J].商业经济,2013,01:66-68.
[3]赵阳,张枝花.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对著作权制度的挑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2,01:125-12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