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窃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22 09:48: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盗窃罪是财产类型犯罪中最为普遍的类型之一,而扒窃作为盗窃的类型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扒窃现象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给公民的财产甚至人身造成极大的威胁。2011年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将扒窃行为独立入罪,体现了立法者对扒窃现象的重视以及对打击扒窃行为的坚定决心。至此扒窃型开始进入司法者的视线内,并与另外四种盗窃类型共同构成了盗窃罪的基本行为方式

但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与不明确之处,扒窃型盗窃一直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中的争议。2013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从扒窃行为的概念入手,为扒窃入刑作出了最新的解释说明,尽管如此,仍存在有许多不可避免的争议亟待解决。

通过对扒窃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争议所在,解决司法实践中面临的窘境,从而更好地贯彻刑法及其解释的立法意图,将对扒窃型盗窃罪的惩治以及预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论文以扒窃为研究对象,以修正案八及解释出台后关于扒窃的各种争议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扒窃的基本概念;扒窃是否必须发生在公共场所以及对于公共场所的理解;扒窃的对象是否局限于他人随身携带之物;扒窃的成立是否以达到一定数额为条件;扒窃的既遂时间与刑法规定的其他四种盗窃类型的既遂时间是否相同等。论文将结合已有观点,围绕以上几点问题展开并加以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以前,扒窃行为除非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额或者次数一般被视作行政法的处罚范围,因此我国刑法学界对于扒窃行为的研究较少。直至修正案出台,扒窃才开始被深入研究。这一时段对于扒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扒窃的概念以及对扒窃入刑的反思等较为浅显的问题上。张明楷、陈家林等刑法学名家、学者纷纷撰文对#8220;扒窃#8221;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司法实践中处理扒窃型盗窃罪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2013年解释出台,对扒窃的概念作出了简短的解释,但是也未能彻底解决学界的争议。学界对于扒窃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将重点转移至扒窃含义中#8220;随身携带#8221;的含义以及扒窃型盗窃罪的特殊犯罪形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31日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022年01月01日--2022年01月07日 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022年01月08日--2022年02月27日 完成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花岳亮. 窃行为的独立构罪--以#8220;两高#8221;《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背景[J]. 净月学刊,2014,2:106-111.

2.高丽. 关于办理#8220;扒窃#8221;类犯罪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4,10(中):281-283.

3.孟翠花. 论扒窃型盗窃行为的司法认定问题[D].吉林:吉林大学法学院,20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