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医药”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11 09:22: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者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况。从我国企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相关法规的发展历程来看,2008年我国内控规范体系建立,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才进入人们的视野;自 2012 年起所有主板上市公司着手开 展内控体系建设,上市公司开始强制自行确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2014 年上市公司依据证监会和财政部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的具体规定制定并披露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然而,这些规范一方面使得企业在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制定与披露中面临合法性压力,另一方面又赋予企业过多的自由裁量权。从SOX法案实施起,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控缺陷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内控缺陷识别等方面,较为忽略认定标准及其披露行为研究。国内学者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配套指引实施后,追随西方继续研究。但少数学者基于我国制度背景的独特性,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展开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本文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国内相关制度规范的推动下,中国情景下有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部分学者统计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情况,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比例和披露质量较低,公司自行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差异较大,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且认定标准变更后趋向于使用更低的比率阈值。

在实证研究方面,较多文献聚焦于分析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异质性的影响因素。从董事会的职能履行来看,良好的董事会治理可有效提高内部控 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即董事会监督职能越强,企业制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越严格;董事会的咨询职能在后续采用定量标准的样本中作用明显。此外,认定标准制定和变更也会受到管理层私利动机的负面影响。在管理层机会主义的动机下,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程度会负向影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度。管理层权力越大,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质量越低。在管理层卸责动机下,新任管理层在首个完整任职年份将内部 控制缺陷定量标准调整得更加宽松,进而实现降低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的目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Na Liu.Does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its Repair Contribute to the Promotion of Enterprise Value[P].Proceedings of the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anagement Science(ERMS 2018),2018.[2]Ting Pan,Yu Song.Research on internal control audit,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y and audit fees[P].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and Business Management(FEBM 2017),2017.

[3]Heather M.Hermanson.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s, 2010(14):325-341.

[4]丁友刚,王永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研究[J].会计研究,2013(12):79-85[5]丁友刚,王永超.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其制定和披露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6):70-72[6]李庆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16(04):110-113.[7]李庆玲,沈烈.近年国际内部控制研究动态: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管理,2016,38(05):187-199.[8]施赟,蒋华林,徐玉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研究[J].财会月刊,2019(07):38-43.[9]芦雅婷,王竚.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现状与行为特征研究[J].会计之友,2019(07):33-36.[10]谢凡,曹健,陈莹,李颖.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分析——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强制实施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6(09):62-67.[11]董丽丽.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7(14):27-30.[12]张春玲,丁辉.公司治理结构变更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其修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11):52-58 2-3.[13]郭飞,吴秋生.披露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有用吗?——基于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价值视角[J].财会通讯,2019(24):3-10.[14]芦雅婷.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研究:评述与展望[J].财会通讯,2017(35):65-68.[15]李百兴,王博,卿小权.内部控制缺陷、缺陷内容差异与高管薪酬粘性[J].财会月刊,2018(24):14-25.[16]龙凤姣.外部监管、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基于管理层动机选择的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3(02):216-224.[17]刘月升,郑石桥.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7(20):116-121.[18]李庆玲,沈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现状与完善对策[J].财会月刊,2018(16):45-55.[19]施赟,蒋华林,徐玉琳.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评价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32(06):68-82.[20]王书珍,王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09):31-36.[21]柏乐.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J].现代企业,2017(12):56-5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