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各阶层矛盾逐渐显现,同时工作与生活方面的超负荷压力给人们心理方面带来了不良变化,十分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远远跟不上沿海城市的脚步,农村贫困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数较大,数据调查得出全国还有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但是实际农村贫困人口数远远大于八千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农村贫困问题急需解决。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针对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精准扶贫战略。为了贯穿落实精准扶贫战略,而不仅仅是喊出来的口号,我们需要对农村#8220;精准扶贫#8221;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农村#8220;精准扶贫#8221;政策的实施进展情况,以及扶贫政策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丰富精准扶贫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推动中国农村减贫的进程,从而对中国的扶贫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我国农村#8220;精准扶贫#8221;实施情况调查,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农村减贫发展进度,以及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是否到位,从而分析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
写作提纲:
一、引言(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大部分从四个角度看待扶贫问题,第一个角度是从政治学角度看待扶贫问题,第二个是从经济学角度看待扶贫问题,第三个是从人口学角度看待扶贫问题,第四个是从社会学角度看待扶贫问题。也有不少经济学者从其他角度来论证扶贫困难问题,例如美国芝加哥教授舒尔茨提出了#8220;人力资本#8221;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短缺和对人力投资的忽视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本原因,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也应当是提高人口质量与知识水平。瑞典经济学家冈纳#183;缪尔达尔在《世界反贫困大纲》一书中通过关注贫困人口综合因素分析贫困原因,力图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希腊经济学家伊曼纽尔从不平等的经济机制的角度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贫困产生的原因。
国内学者刘牧(2016)采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文献综述、系统分析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角,以战略性高度系统化的梳理、概括及总结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及其实践经验,并以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对扶贫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具有实践导向的政策建议。
陈许彬(2016)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方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余泽梁,于长永(2016)两人从精准扶贫的内涵、生成逻辑、地方实践模式与困境以及实现路径五个方面,详细梳理了精准扶贫已有的研究文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27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2022年1月15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2022年3月5日前,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2022年3月12日前,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2022年3月19日前,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文的大纲。2022年4月10日前,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完成初稿,准备论文中期检查。2022年4月17日前,继续修改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陈许彬.浅析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现实困境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6,(02):30-31.
[2]李国治,朱晓芸.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6, (01):135-137.
[3]李鵾,叶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02):26-3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