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一座桥梁,也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好坏决定了一项政策能够成功或是失败。因此,政策执行作为整个政策过程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的效果更是关乎民生大计。在我国,政府政策执行的主体是政府的行政官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从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的角度出发,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似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更能够站稳脚跟,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会产生政策执行偏差或者选择执行等行为。而政绩考核作为重要的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之一,能够督促政策执行主体更好地落实政策,只有政策落实得好,政策执行得准,才能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实现政策价值最大化。就目前而言,我们还需要更全面认识考核压力对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现实意义,如何实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对于我国政府来说任重道远。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目前我国在压力型的行政体制之下,催生出了 “政治锦标赛”,对政府行政官员的考核方式,让各组织的运行都处在考核压力的体系之下(刘国东、燕娟娟,2012),这种考核压力是自上而下的,作为行政体系“神经末梢”的基层政府,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中工作,难免会容易滋生出一些问题。
我国基层政府政策执行面临两种压力:一种是上级的压力,另一种是政策执行的绩效考核和民众满意度的考核。而“一刀切”式的考核标准容易让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于完成指标的目的而出现政策僵化或政策变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策效果。因此,建立一个合理有效长久的考核机制迫在眉睫。
从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方面来看,我国基层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1]。丁煌、李新阁(2019)认为执行力是政府的生命力,同时也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更是关系到政府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职能等履行的效能。他们认为基层政府执行力的本质动力是基于基层政府及其公务员以及他们的多重利益诉求产生的。吕玉霞、刘明兴、徐志刚(2016)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压力型体制”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乡村两级干部较为普遍地、有选择性地执行上级的考核任务,从而会严重影响政策效果。方军、郑楠、陈奇(2017)认为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存在执行不力、执行扭曲以及执行低效等问题,其原因包括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时具有自利性倾向、政策执行主体的机构设置不健全、公共政策自身的缺陷以及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价值判断偏向等。胡俊生、冷雪强(2016)认为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低效是由于存在地方利益追求示范、政策本身存在缺陷以及目标群体缺乏政策认同感等,他们认为除了建立制定政策的“智慧库”以外,还需要激发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内生动力,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国外学者也对这一课题做了相关研究,O’Brien 和 Li认为在压力型体制之下基层干部会按照自身的利益诉求,有选择性地执行上级的考核任务,从而导致政策执行低效或政策失败。也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愿意之一,但Landry(2004)研究了市级领导的晋升,发现市长并没有因为经济发展不好而处于不利地位,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并不会影响政策执行。不可否认,压力型行政体制下对政策执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Edin(2003)认为基层政府通过干部考核,有效地实现了对下级的控制,减少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政策执行的效果更能达到预期效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进度:
2022-12-1——2022-1-10完成基础材料收集,并确定写作提纲。
2022-1-11——2022-3-1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 10 月 18 日)[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丁煌,李新阁.干部考核作用下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动力机制及其优化——以A省B市生态环保政策执行与考核为例[J].行政论坛,2019,26(05):109-118.
[3]乔绪义.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信访工作困境及其应对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