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开题报告

 2022-07-13 15:16: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8220;村官#8221;计划的实施,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大学生就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8220;村官#8221;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部分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新风;三是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大学生#8220;村官#8221;计划,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迫切需要的反映;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历史渊源、背景和意义,从政府、基层组织、农民和大学生村官这四个层面,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和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及在上述定位和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发展情况第二,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以东营市为例第三,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完善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地实际与相关的政策,了解大学生村官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应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大学生村官这个政策更好的发展下去。

1.目前大学生村官建设现状是否促进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些什么问题2.提出的对策措施是否能够解决目前大学生村官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的对策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兴事物,是我国为更好解决#8220;三农#8221;问题而提出的,政策导向性很强。

由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中国特色,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鲜有或者从未出现过,或者是采取了其它方式来解决,所以截至目前,国外有关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研究报道较少。

在国内学术界,为使大学生村官更好的服务于#8220;三农#8221;,使得这一举两得的措施真正实现双赢的局面,我国众多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到该计划的调查研究之中,各种政策分析、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琳琅满目,大致可以分为5类: 1.剖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手段: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了关于大学生村官方面的书籍,报刊及研究报告。

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概念及历史发展状况。

(2)调查研究法: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掌握东营市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条件: (1)指导老师阮爱莺治学严谨、思维缜密、认真负责,能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是本论文研究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Ben-Porath, Y.The f-connection: Families, friends, and firms and theorganization of exchange.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s, 1980, 6(1), 1-30.[2] Bian, Y. 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 Indirect ties, network bridges, 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7, 62(3), 366-385.[3] Bian, Y,Ang, S. Guanxi networks and job mobility in China and Singapore.Social Forces, 1997, 75(3), 981一1005.[4] Burt, R. S.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5] Goldsmith, A. H., Dairy, W.,Veum, J. R. Race, cognitive skill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ages.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 1998, 26(2), 13-22.[6] Goldsmith, A. H., Veum, J. R.,Darity, W.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 Economic Inquiry, 1997, 35(4), 815-829.[7] Granovetter, M. S.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 78(6), 1360-1380.[8] Jensen, S. M.,Luthans, F.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heir authentic leadership. Journal of Management Issues, 2006,18, 254-273.[9] Loury, Cx C. A dynamic theory of racial income differences. Lexington: Lexington Books, 1977, 153一186.[10]Loury, G C. Why should we care about group inequality.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e, 1987, 5(1), 249-271.[11]Luthans, F.,Youssef, C. M. 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33(2),143一160.[12]Luthans, F., Avolio, B. J., Walumbwa, F. O., et al.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5, 1(2), 249-271.[13]Luthans, F., Luthans, K. W.,Luthans, B. C.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 2004, 47(1), 45-50.[14]Luthans, F., Yousse仁C. M.,Avolio, B. J.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15]Spence, M. Job market signaling.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1973,87(3),355-374.[16]Wengraf,T.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Biographic narrativeand semi-structured metho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1.[17]赵慧芬.#8220;大学生村官#8221;计划持续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湖南农业学,2012,51(15):3372-3375.[18]徐明生,吴贻玉.#8220;大学生村官#8221;服务新农村建设障碍性因素系统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1(2):19-21.[19]卢芳霞.农村专职社工:浙江#8220;大学生村官#8221;的新出路[J].当代社科视野,2011(3):29-34. [20]范金凤,韩伟.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湖北省洪湖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2-134. [21]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研究室课题组.大学生#8220;村官#8221;工作长效机制探究[J].南京大学学报,2010(3).[22]全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网站[EB/OL].http://www.54cunguan.cn/.[23]王桂芳.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5(6):37-39. [24]宋建军.大学生村官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5]练月琴,晏维龙.大学生村官理论与实践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6]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组.大学生村官实战能力提升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7]胡江梅,伍玺麟,刘雨沁.大学生村官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观周刊,2012(41):225-226. [28]唐季越,文韬,王妍霖.大学生村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作用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0(6):124-125.[29]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1). [30]田丽丹.四川省遂宁九名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N].遂宁日报,2010-08-24.[31]安洁琳,李彦昭,胡椿,赵金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884-885,888. [32]陈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225-227. [33]杨洪素.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132. [34]陈海英,王新文.和谐视阈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16-6218. [35]王继夏,魏宗媛,黑立扬.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1):351-352,35. [36]张娟娟.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学,2012:27-41. [37]刘两忠.论大学生#8220;村宫#8221;身份困境及消解[J].唯实,2010(11):82-8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