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痕迹管理一直是基层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导致政府新形式主义的主要诱因,同时与基层减负。
当前扶贫攻坚工作的背景下,“痕迹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党政机关绩效考核手段,每个单位、每位干部,平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开展工作,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展现出来。
因此,痕迹管理引致的新形式注意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当前条件下,痕迹管理对基层减负有什么影响,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就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来研究此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基层治理中的痕迹管理问题的背景、原因,国内外现状及对于如何应对基层减负和新形式主义的发展问题。
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关于基层治理中的痕迹管理问题的影响的研究 痕迹管理问题一直是基层治理的核心问题,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学者们对基层治理中的痕迹管理问题的影响的问题也有诸多研究成果。
张明(2019)提出了“痕迹主义”的表现、实质、危害与批判路径,表示'痕迹主义'在当前治理实践活动中具有多重表现形式,尽管它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推进相关工作,但实质上是一种脱离实事求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痕迹主义'的泛滥对于当前治理实践的高质量开展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违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造成党群关系的隔阂,而且片面强调一切以痕迹为中心,进一步造成了虚痕、假痕与庸政、懒政现象的发生,并造成了行政虚耗空转与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严重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他提出集中系统化批判“痕迹主义”必须建构科学的路径方法, 需要以“抓铁有痕”的大无畏精神直面“痕迹主义”的弊病, 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从思想深处消解“痕迹主义”的根源, 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同时, 也需要建构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铲除“痕迹主义”产生的现实土壤, 并建立抵制“痕迹主义”的长效机制。
刘建军、孔森(2019)对“痕迹主义”进行了理论分析。表明“痕迹管理”避免了以往绩效考核相对虚浮的缺点, 使考核内容更加具象, 有章可循, 便于操作。但是过度依赖痕迹、忽视实际状况, 则会使地方基层机关的组织风气和工作氛围不断恶化, 甚至滋生凡事求痕、推责抓痕、虚假造痕、单纯看痕的“痕迹主义”现象, 从而影响工作实绩、阻碍事业发展。它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新样态。对此,他提出遏制并根除“痕迹主义”作风, 首先要把准基本依据, 坚持科学分辨、准确纠正、增进沟通、强化信任的原则, 从而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有力地开展。更为重要的是, 还要进一步细化措施,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政绩观念、形成问题导向的工作原则、推行科学严谨的考评制度以及夯实真抓实干的长效机制, 从而辨清真伪, 去掉假痕、强化真痕, 切实推进实际工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20日: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22年11月——2022年12月11日: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2022年3月19日: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2022年3月——2022年5月14日:定稿。5. 参考文献
[1]刘成良. 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精准转向的实践机制研究——基于贫困户精准识别政策[J]. 学习与实践,2019(03):105-114. [2]金江峰. 服务下乡背景下的基层“治理锦标赛”及其后果[J]. 中国农村观察,2019(02):123-133. [3]杨华. 基层治理的形式主义何以发生——从乡镇职能部门关系反思治理问题[J]. 文化纵横,2019(02):53-60 143. [4]张亚勇. 新时代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逻辑考量与治理路径[J]. 治理现代化研究,2019(03):17-24. [5]张明. “痕迹主义”的表现、实质、危害与批判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4):76-85. [6]刘建军,孙森. 关于“痕迹主义”的理论分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4):68-75. [7]陈辉,陈晓军. 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精准扶贫工作形式主义的生成机制与深层根源[J]. 中国农村观察,2019(03):52-63. [8]唐皇凤. 创新政府治理模式 减轻基层干部负担[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6):20-22. [9]谭秋成. 基层治理中的激励问题[J]. 学术界,2019(06):74-82. [10]吴高辉. 双重异化——中国精准扶贫中形式主义悖论的多案例比较[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02):25-35 125-127. [11]邢成举. 痕迹管理异化与脱贫攻坚中的目标转移[J]. 贵州社会科学,2019(06):134-140. [12]王慧博. 精准扶贫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及其整治路径[J].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06):237-245. [13]郭春甫,薛倩雯. 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形式主义: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治理策略[J]. 理论与改革,2019(05):140-152. [14]蒋来用. 形式主义的治理机制研究[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23(06):125-132. [15]李利文. 软性公共行政任务的硬性操作——基层治理中痕迹主义兴起的一个解释框架[J]. 中国行政管理,2019(11):38-45. [16]颜昌武,杨华杰. 以“迹”为“绩”:痕迹管理如何演化为痕迹主义[J]. 探索与争鸣,2019(11):111-121 159. [17]彭勃,赵吉. 折叠型治理及其展开:基层形式主义的生成逻辑[J]. 探索与争鸣,2019(11):92-101 158-159 161. [18]文宏,李慧龙. 府际关系视角下基层形式主义的本质与逻辑重思[J]. 探索与争鸣,2019(11):102-110 159. [19]陈家刚,王敏. 基层减负的清晰化治理——基于对G省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0,22(01):78-87. [20]李金龙,董宴廷. 目标群体参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领域形式主义的治理之道[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22(01):61-69. [21]李贵成. 正确认识痕迹管理与“痕迹主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1):199-204. [22]房静雅. 形式主义产生的制度根源及治理进路[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3):154-157. [23]赵玉林,任莹,周悦.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数字治理——基于30个案例的经验分析[J]. 电子政务,2020(03):100-109. [24]杨华. “认真应付政治任务”:从县域条块机制探讨基层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J]. 东方学刊,2020(01):2-9. [25]栗智宽,俞良早.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理形式主义的举措创新与实践特质[J]. 中州学刊,2020(05):16-24. [26]阮博. 当前中国的政务失信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7]吕康宁. 形式法治论[D].苏州大学,2014. [28]刘红凛. “为官不为”现象的多维分析与综合治理[J]. 理论探讨,2017(03):115-122. [29]谷宇. 官僚主义的文化根源与治理之道[J]. 理论探讨,2017(03):123-128. [30]郭诗宇. “四风”问题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31]戴维.皮格斯,《哈佛管理成功学》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3):45-56
[32]罗斯.埃克曼,《腐败与政府》,新华出版社,2000(1):62-8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