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税收信用按是衡量经济主体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存在严重的税收信用缺失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构建有效的税收信用法律制度去改善我国税收信用状况。作为一个税务系的学生,我深知税法对约束我国税收信用行为的重要性。当代经济社会纳税的信用缺失主要取决于纳税人自身因素和外在环境影响,所谓内部因素即便现在自我的占有欲和贪婪,人们总想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对税收产生严重的排斥感,利用各种手段去避税以及逃税等行为,其实他们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总而言之,当今经济发展的社会下,税收法律制度是不完善的,是不能够有效的去遏制以及减少此类行为发生,这也就牵扯到今天的主题,完善税收法律制度迫在眉睫。外在环境则表现在个体自身所处的环境的各种引诱激发。如想有效的去遏制这种现在的出现,即必须采取强制的手段,利用税法的强制性可以有效的达到我们初期的目标。总而言之,税收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以税法的建立和完善为基础的,如果完全凭借一些相关条例和人们的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我国从历史角度来看,公民纳税意识就是很薄弱,严重的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着#8220;取之于民用之于民#8221;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这就体现了税收法律制度的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根据当代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税收法律去适应税收信用现状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首先要弄清楚我国税收信用现状,以及我国税收信用法律制度的发展程度。其次分析一下造成我国税收信用严重缺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历史原因造成纳税思想薄弱,权利和义务不能划等号,现状让纳税人在纳税方面对政府失去信心等几个方面。然后阐述我国税收信用法律现状和他的不足,重点强调一下它的惩罚力度不够给纳税人钻了很大的空子,还有就是对税收机构行业监督力度不够。然后是税收信用不足的几个表现形式,征税信用,纳税信用,税收中介信用。
拟解决的问题:1.当代我国税收信用制度发展现状以及如今打竞技发展背景下,税收信用法律制度的一个走向问题2,如今这种形式形成的归根原因究竟是什么,国家,机关以及纳税个人对此的表现以及态度3,如何去遏制这种现在再度恶化下去,国家以及个人该怎么做。4完善税法的问题到底该不该放在首位来看,又该从哪些方面去完善。5在个人和局机关方面,首先应该树立怎样的态度。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众所周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视程度是远远大于我国的,税治法律化最早出现在英国,西方各国都把税收法定主义作为宪法原则加以规定。这样一来就使得税收法定原则得到完全,充分的体现和发展。2.按照市场经济原则#8220;不经立法#8221;#8220;不得征税#8221;。3,西方的公民纳税意识很是根深蒂固,他们普遍的观念是#8220;只有死亡和税收是无法超越.美国宪法第一条就规定征税的法律必须由众议院提出,即只有众议院提出并通过了法律后,政府才能向人民征税的。在美国,公民纳税就和交水电费一样司空见惯,而且西方宗教观念比较多,所以他们很注重纳税,而偷税行为则会遭到鄙视。4,日本宪法规定#8220;征收新税或改变现行税收必须以法律定之#8221;。这些规定使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得到全、充分的体现和发展。按照市场经济国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定原则,其典型的法律语言是#8220;不经立法,不得征税#8221;。5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民主化进程较早,对纳税人权利的认识比较全面。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纳税人权利的确认和保护。英国、加拿大等国政府采取宪章的形式强化保护纳税人的手段。如加拿大1985年通过的《纳税人权利宣言》明确规定:#8220;加拿大宪法和法律赋予纳税人许多权利以保护其在所得税事务方面的利益,纳税人有权知道这些权利,也有权坚持这些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信息权、隐私权、保密权、要求得到公正对待的权利等。#8221;法国、美国等国政府还详细规定了纳税人在纳税过程的每一阶段应享有的权利并以手册的形式提供给纳税人而国内,纳税信用体系虽然暂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纳税信息适用范围仍然有限,纳税信用信息的社会应用尚且未完全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紧密的工商、金融、质监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互通机制,导致大量有用的纳税信用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被闲置和浪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国内:1我国的治税思想从历史上看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推崇忠孝安邦礼仪治国。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国家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税收立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后,初步建立了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框架。但在现行的税收立法体系中,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少数几部是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之外,其他绝大多数税收法律规范都还停留在暂行条例、暂行规定的行政法规层次上。3在我国,人们的纳税意识通常较弱。由于受历史上#8220;轻徭薄赋#8221;、#8220;休养生息#8221;税收理想的影响,多数人在心理上仍然不能认同和适应税收,往往在不情愿和不理解的心理下,对税收存在一种对抗情绪,因而人们对偷税、抗税和骗税行为的认识总不会像其它犯罪一样清醒。4长期以来我们有个固定不变的观念,就是认为纳税是政府的指令。多年来国家出台新税一般都未经全国人大审议,多采取经全国人大授权由国务院在较小范围内征求意见后即发布实施的建议立法程序。征税在较大程度上是政府意志的反应,纳税人的意见反应不足。另外,在进行税法宣传时,主要强调纳税人要履行纳税义务,却很少提及纳税人的权利以及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义务,更没有提及公众何依法制约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权力。其结果使社会成员对纳税有抵触情绪,导致偷逃税款现象严重,而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不依法征税的现象也同样严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2022年01月:搜集文献和数据资料,撰写写作提纲以及开题报告。
2.2022年02月-2022年03月:阅读并研究已有文献资料,整理写作思路,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 1]段丁强.税收法治背景下税收信用规范机制的建设[ J].财政监督,2008(3)〔2〕王尽先,税收诚信缺失探因【J],税务研究资料,2阅2年第7期。
〔3]高星,中国税收征管战略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必福.税收信用体系之构建[ J].发展研究,2009(6)[5] 罗财喜. 从中西税收文化的差异看中国税制完善 [J]. 200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