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与经济后果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13 15:44: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代公司的主要特征是#8220;两权分离#8221;,股东希望其股权价值最大化,而经理人则希望其自身效应最大化,由此产生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了现代公司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90%的美国企业都采用了股权激励计划,它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美国股市的活跃发展,为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鉴于股权激励对西方的深刻影响,我国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股权激励的实践效果也成为了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

我国的国有企业把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很容易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样由于政府扶持,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股权激励也受到我国企业的高度关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股权激励试点,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是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是公司治理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公司治理的实质是有关公司的权利安排和利益分配的问题。委托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 ,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对管理者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针对中国国企特殊的制度背景,贯穿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从实施的需求动机,公司特征,内部治理结构,财务情况,实施效果等多方面出发,研究股权激励带来的究竟是福利效应还是激励效应。针对上述情况中发生的问题,相应地给出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

Dechow 和Sloan(1991)提出了视野假说。高管的薪酬包含年薪,奖金和股权激励,作为临近退休的人员,他们往往忠于现状,很少进行研究与开发,因为这些科技创新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从而不利于他们实现基于会计指标设立的激励计划,只会给继任者带来好处,自己却白忙活一场。但是通过授予这些人员股权激励能消除这种外部性,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结合,从而避免了短视行为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股权激励的深入实施,反对派的声音似乎更响。Aboody和Kasznik(2000)以572家公司的2039个CEO期权激励计划作为样本,探究了期权授予前后股价和盈利能力的预测变化。他们发现,CEO有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了实现考核目标,提高会计利润,管理者通过提前公布好消息,隐瞒坏消息的披露来操纵应计利润,此时他们对股价十分敏感,甚至有可能为此做出虚假的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01-2022.11.30确定选题

第二阶段:2022.12.01-2022.01.18收集相关参考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22.01.19-2022.04.10围绕选题进行调查并完成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辛宇; 吕长江.激励、福利还是奖励:薪酬管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基于泸州老窖的案例分析 [J].会计研究, 2012.06

[2] 宋智文.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西南大学,2010

[3] 杨见钧. 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研究[D]. 复旦大学,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