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59: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自1980年以来,一直受到西方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的产生通常是上市公司出于一定目的而造成的。特别是在证券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的中国,盈余管理现象更加普遍。至今为止,学术界并没有对盈余管理的本质定义达成统一共识。从广义上说,盈余管理并不是一个艇义词,Schipper (1989)⑴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在公认的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最有利的会计手段或采取实际行动控制应计项目,从而调节企业的账面盈余,以达成某些目的的行为。所以客观的说,一定程度内的盈余管理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危害,但我国上市公司却普遍存在着滥用盈余管理的现象,从这一点来看,盈余管理已经超出了合法性的范畴,它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使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受到盈余管理的干扰,无法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错误的决策会导致企业的利益相关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受损,并且最终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

我国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总体起步较晚,自1999年陆建桥学者开始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来,至今为止国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现今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亏损上市公司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上,陆建桥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进行的实证研究,为我国的盈余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虽然在后来陆续还有对配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如陈小悦对配股权和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研究,刘国立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和详细的了解盈余管理。但是目前单独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盈余管理研究却非常有限,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目前对整体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一般性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具有一定差异性,一般性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行业领域中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其解释力度也相对减弱。因此针对某一行业进行盈余管理研究,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Katherine Schipper 将盈余管理解释为#8220;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1]。#8221;在该解释中,盈余管理采取不同的方法操纵利润表中的指标数值,且还操纵其他相关会计报告中的指标数值,对信息披露产生影响。

Warfield,J.Wild 和 K.Wild(1995)的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显著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 5%的公司与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 35%的公司相比,前者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是后者的两倍多[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资料查阅、选题(2022 年11月01 日至 2022年11月 23日)

第二阶段:调研、翻译外文资料(2022年11月 23日至 2022年 12 月31 日)

第三阶段:编写开题报告( 2022 年 12月 01 日至2022年 12月31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Katherine Schipper.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ceounting Horizons, 1989,

(11): 91-102.

[2] WarfirldTD,WildJJ, WildKL. Managerial ownership accounting choices informati -ve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 1995, (20): 61-9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