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者的多元化管理和信息使用者的公开化需求,都无时无刻关注着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会计造假舞弊行为一直屡见不鲜,虚假的会计信息出现在企业的账面、报表之上,甚至这种欺诈行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预谋性,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干扰和损失。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经济后果,因此从根源上找到会计舞弊行为的产生机理,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提出治理研究方案迫在眉睫。
会计舞弊行为的存在,使我国政府对会计行业的治理出台相关治理政策提出了需求;对我国会计行业面临着一场信任危机和职业道德的质疑。因此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会计舞弊及其治理进行研究存在重大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会计舞弊是什么;
2.会计舞弊存在的原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的国家资本市场建立时间比较早,针对会计舞弊的问题,国外学术界也较早地进行了研究探讨。起初,研究者们侧重对于舞弊征兆的研究,称为#8220;红旗#8221;标志,指的是公司可能存在故意错报的征兆,具体可以表现为公司治理,财务指标,行业特征等多方面的预警指标。Albrecht和Romney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证实了#8220;红旗#8221;可以作为舞弊的征兆并发现诸多良好的舞弊征兆都是关于管理层的个性化因素。之后Persons发现会计舞弊与行业因素有关。Albrecht,Wemz,Williams指出舞弊的征兆包括营业业绩的异常,组织结构的不完善,管理层的特征等。Beasley对董事会特征与会计舞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外部董事任期的增加、外部董事比例的增大及其持股比例的增加,企业舞弊的可能性会有下降,即董事会规模与舞弊显著负相关。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里,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我国企业数量发展迅速,有些不正当谋利者有计划,有预谋的通过欺诈舞弊等手段对会计信息造假来误导信息使用者,非法操纵利润。我国学者对会计舞弊的研究提出了市场识别法,韩传模,孙青霞等研究总结了基于会计舞弊识别理论研究方法,通常有事件法和采用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配对对比的有导师学习方法,他们采用一种配对研究方法,探讨我国会计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在有关财务指标,管理者动机指标,公司治理指标,制度环境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岳殿民,韩传模针对非舞弊样本难以识别和高度不可靠的特征,提出应从中国舞弊公司数据出发,深入挖掘其模式特征,从无导师角度入手,找到舞弊指标内在关系,建立舞弊特征模型,构建舞弊识别的方法和分析型程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或调整选题;
2.2022年12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2022年1-3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5. 参考文献
[1]孙青霞,韩传模.会计舞弊识别研究经典文献导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69-71
[2]方媛.论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其治理对策[J].商Business,2014(8):145
[3]李桂艳,冯浩.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治理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5):218-22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