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外会计理论界就针对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客观揭示了关于盈余管理过程中某些具有规律性的现象,而我国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自二十世纪末才开始,起步较晚。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逐渐凸显,然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的滥用已经使得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远远超过其积极作用,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并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一些治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盈余管理过程中,企业中总经理、董事会等企业管理当局如何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允许的合法范围内运用各种手段,有目的地作用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从而使得自身效用最大化。
首先介绍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区别。其次,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形式,简单说明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评价。最后,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如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缩小盈余管理空间;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加强证券市场建设。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陆建桥(1999)通过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生在亏损当期及其前后年度,调减亏损年度当年的盈余,而调增亏损前一年和扭亏为盈年度的盈余,这种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操纵应计项目完成。蒋义宏、魏刚(1998)发现上市公司有为了达到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称作10%现象,即将ROE调整到10%以符合证券市场的要求。胡玮瑛(2003)微利公司在微利当年也具有明显的盈余管理现象,且微利公司主要通过营业外项目实施盈余管理,而公司利用主营业务收入来调节利润的迹象不明显。许波(2005)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模式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
国外:在国外,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时间则相对比较早,研究也比较全面。黑利(paulM.Healy,1985)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奖金计划和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论述了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分为经营现金流量、可操性应计利润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一般通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进行盈余管理。迪舟(Dechew,1991)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迪舟认为,总经理在任期最后一年里明显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马德方(DefondM.L.,1994)关于负债契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迪安哥罗(DeAngefo,1994)关于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或业绩下滑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等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问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2022.1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22.1-2022.2 细列提纲并进一步收集参考文献
第三阶段:2022.3.-2022.4 围绕选题实习并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申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
[2]张宇辰.论盈余管理的方式及治理对策 [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9).
[3]刘瑾.我国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J]. 大众商务, 2010(6):21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