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制造环境不断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以及更好地实行预算管理,企业强烈要求会计部门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成本资料,而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和途径,为企业管理与成本核算带来新的突破。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运用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够详细核算成本内容,而是需要通过生产来逐步追溯,具有不够科学和可靠的特点。传统的成本控制主要注重企业内部生产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成本的控制。其对象是产品,没有深入到整个产品生产的作业过程中,而从产品本身去控制成本,找不到成本产生的动因,这就意味着找不到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机会。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的间接成本比例上升,传统成本控制的单一静态的控制标准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所以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优势。
(一)完善成本管理观念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作业成本法也称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以动因理论为基础,以作业为核算成本对象,确认和计算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记入作业库,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目的不是将共同成本分配到产品,而是对于各种作业的资源进行计量和定价。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桥梁,即作业,将生产过程描述成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从而发出成本支出。因此作业成本计算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准确识别资源成本,确认作业及其作业中心,将资源库归集的成本价值准确地分配到各作业成本中心。二是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到生产的最终产品。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较新颖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可以更好的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效率。它的普及运用将会成为必然趋势,但它的普遍使用仍面临着问题:
(一)科技水平不高,技术基础相对薄弱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业成本法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8226;科勒(Eric Kohler)的思想,他在《会计论坛》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并将这些概念编入 1952 年出版的《会计师词典》中。1971 年,乔治#8226;斯坦伯斯(George#8226;Staubus)首次在作业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管理系统,并于同年出版了著作《作业成本和投入产出会计》。他系统阐述了作业成本会计的账务处理方法和作业的投入产出控制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的计算工作量很大,由于计算手段的限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Cooperamp;Kaplan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后,作业成本计算法才受到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胡奕明,2001),并在实务界得到广泛应用。
国内:随着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不少学者着眼于对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研究。通过与传统成本控制的比较,学者纷纷认为作业成本法存在优势并且有着普及的趋势,并且提出了一些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的方法和成本模式构建。一些先进企业也已经尝试改用作业成本法来管理成本。
国外:自20C90s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搜集学者对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5. 参考文献
[1]王春艳.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研究.管理世界,2013.4.
[2]马士雅.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研究.商业经济,2014.12.
[3]刘宝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实施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6,(3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