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ies-Based Cost Method)是西方发达国家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一直研究并推广的一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简称ABC法。它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科学方法。产品消费作业是其基本理念,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作业成本法不但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可以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作业成本会计,就是要力求消灭非增值作业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怎样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在企业决策、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其关注的重点。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故在此探讨此课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以作业成本法在非制造业中应用办法的分析案例研究为主题,详细讨论作业成本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通过案例分析等手段,研究分析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现状,并就此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问题:
1.作业成本法的背景及发展现状如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有关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翻译国外相关ABC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和解释ABC的相关概念、原理、发法和程序,这一阶段重点关注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引入,应用也限制在成本计算领域,而没有考虑到基于ABC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决策等方面。 第二,在深入了解ABC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逐渐转向利用ABC理论去阐释成本控制、成本分析、预算管理等概念。第三,在ABC及ABCM原理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开始进行研究,包括对国内企业使用ABC的条件的论证以及基于ABC信息的企业预算管理、产品盈利性分析等。
2.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强调产品的成本计算,首次确认了在一个企业中有多种成本动因,并把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管理作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手段。通过不断改进,消除不增加价格的成本动因以及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在此阶段,还没有将企业内外的各成本动因联系起来,工作的重点是资源的最优利用,而不是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因而产品成本信息还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决策的需要。第二,既重视产品成本,又分析成本形成的过程。第一阶段是确定产品成本,而第二阶段是先确定成本形成的工序,再将作业和工序加以联系,使作业适应工序。但此阶段只是局限于内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分析,而未深入到外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 第三,该阶段的中心目标是整个企业,而不是某个作业或特定的工序,在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分析考虑整个作业链及如何利用辅助作业来取得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作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的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引言,即提出本文选题背景、意义,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简要的回顾,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简述作业成本理论以及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企业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非制造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和体系设计。并且为其构建基本框架。
5. 参考文献
[1] 詹合霞.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控制成本体系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6
[2] 王悦.浅谈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预算编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5.10,总第147期:108页
[3] 马妍.基于作业成本预算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5年23期,总第798期;170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