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31 21:24: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飞速前进的最活跃的生产力。为了顺应信息化潮流,企业已基本完成了传统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客户管理等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改变着组织的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方式,大力应用信息技术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当然,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许多企业完成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得建设,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绩效。然而,基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复杂性,实践表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风险,且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风险也就越来越大。

21世纪开始,网络、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运作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如在ERP环境下,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连,企业内部管理功能的增加,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协调更加方便等。然而,企业在享受信息产业发展的成果时,管理者却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下的不足对管理的方方面面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情节矫情的则只可能导致企业损失货币资本,资金链断裂;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危及企业的生命,导致其破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阐述信息化下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介绍信息化审计的基本概念、标准、内容、程序等;

其次,介绍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风险表现与特征,说明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内部审计有何重大意义;

然后,举例说明企业信息化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哪些风险,并分析这些存在的风险,提出合理的解释以及解决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软件开发正在走向成熟,审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目前从支持审计计划管理到各类审计证据的手机、评价,以及各种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的编制,都可以利用审计软件辅助完成。目前,用于面向数据得计算机内部审计软件实现的基本功能大致如下:数据采集、记录、存储及检索功能。

但是现有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仍缺少标准、统一的软件规则,数据接口为实现标准化。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信化系统仍具有很强的专用性特点,即只能对指定的财务系统数据进行审计、只能对本公司出品的数据进行审计。从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审计软件不能专门为一种财务软件而设计,而应具有一定通用性。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在保证各自的只能标准的前提下,应更好地体现两者从开发、设计到操作技术方面的协调一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0月20日至11月3日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选题;

2022年11月1日至11月24日在前期并与阅读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19日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和资料,仔细地阅读资料,了解国内外与选题有关研究水平和现状,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杨时展.审计的发生和发展[J].财会通讯.1996.(4):45-48

[2] 刘锦萍.我国审计信息化简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6):25-28

[3] 李伟峰.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信息技术.2005.(6):127-12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