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职场欺骗行为是一种员工为了创造不正当优势或者获取不应得利益而实施的不道德行为。
装病翘班、迟到撒谎、谎报绩效这些职场欺骗行为因其误导性而不易被察觉,但这并不意味该行为发生较少,这些职场欺骗行为每年都会让组织额外支出数亿美元的成本,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鉴于职场欺骗行为的普遍性与危害性,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该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后果。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首先,本文将根据国内外参考文献,总结提炼国内外销售员绩效压力和欺骗行为的内外在关系。其次,从某些基础理论出发,对员工的绩效压力和欺骗行为的关系做出假设。接着,根据实证研究,找到因变量和自变量,并以道德认同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究销售员的绩效压力和欺骗行为和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销售员和企业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员工的绩效压力对欺骗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认同在员工绩效压力下对欺骗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欺骗行为Mari(2020)认为,道德推脱对学术欺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任心、道德认同对道德推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在移情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无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责任心与学术欺骗行为、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均有完全中介作用。
王桃林(2018)等人认为,员工的不道德行为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员工的非道德亲组织行为是员工不道德行为研究领域的新扩展和新方向。
(2)绩效压力Pletti(2019)认为,薪酬水平调节绩效薪酬与探索行为的关系,在高薪酬水平情境下,高强度绩效薪酬对探索行为的负向效应更弱;在低薪酬水平情境下,高强度绩效薪酬对探索行为的负向效应更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07——2022.11.1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部署
2022.11.14——2022.11.27 确定选题并提交审核
2022.12.28——2022.01.31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Carolina Pletti, Jean Decety, Markus Paulus Moral identity relates to the neural processing of third-party moral behavior[J]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19, 14(4):50-88[2]Mari Huhtala, Pauml;ivi Fadjukoff, Jane Kroger Managers as Moral Leaders: Moral Identity Processes in the Context of 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20(prepublish),15(05):110-123[3]林灵. 绩效薪酬对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8(05):58-66[4]陈默,梁建.高绩效要求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J].心理报,2017,49(01):94-105.[5]王桃林,周浩,盛欣怡.非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后效研究展望——基于认知和情绪的视角[J].人力资源管理评论,2018(02):57-65.[6]肖小虹,王婷婷,陆露.自恋型领导对知识隐藏的影响研究: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0,32(06):67-75[7]吴新辉.领导班子结构与运行有效性: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J].江西社会学,2019,39(06):228-236.[8]李锡元,蔡瑶.威权领导与员工的时间侵占:工作嵌入负面影响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01):37-48.[9]沈伊默,周婉茹,魏丽华,张庆林.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和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7,49(08):1100-1112.[10]邵康华,廖纮亿.家长式领导对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研究[J].领导科学,2019(06):111-115[11]张桂平,廖建桥.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4,11(03):360-366[12]李志成,王震,祝振兵,占小军.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的员工绩效压力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8,15(03):358-365.[13]李玮,王志浩,刘效广.宣传教育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制——环境情感的中介作用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03):21-28.[14]李锡元,王伟叶.绩效压力对职场欺骗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0(10):39-51.[15]占小军,陈颖,罗文豪,郭一蓉.同事助人行为如何降低职场不文明行为: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和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19,31(04):117-12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