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引言 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障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实现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确保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收益始终是国家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现阶段,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提升,推动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农户的生产收益受到严重威胁。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通过对农业进行补贴,从而保护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自农村改革之初至2001年,我国的农业补贴中,价格补贴逐年增多。2001年,为适应WTO 农业谈判需要,形成了以粮食直接补贴为核心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2004年,国务院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政策,并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直接补贴制度,由此以粮食直接补贴为核心的补贴政策在全国展开。2004年之后,我国相继出台了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由于这四类补贴政策补贴金额总数大、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农民收入都有显著效果,因此被合称为“四大补贴”。从2016年起,财政部和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改革“三项补贴”的通知,要求将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调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以支持农村耕地的地力保护和适度规模经营。 自农业补贴政策实施以来,补贴金额逐年增长,中央政府在农业补贴方面的投入每年已经超过1000亿,补贴规模巨大。但就其对粮食产量和农户收益的影响,现有学术界仍存在一定的争论,因此,讨论该笔资金对我国农业生产以及农户收益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关注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意愿的影响,探究政策的实施与农户生产投入、种植收益的关系,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本文开展的研究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体系。本项研究基于CHFS的调研数据库,研究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关于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文献研究,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农业补贴政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2)现实意义。本项研究有助于为政府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展开实证研究,政府可以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完善和发展,提高政策效率,更好地完成政策目标,发挥政府职能。
二、研究综述 较之我国,一些发达国家更早地经历了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与演变。价格支持作为农业扶持政策的重要部分,曾是发达国家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大多数研究认为,价格支持可以稳定农产品市场,缓解农产品的价格波动(Gallagher,1978;vonWitzke |
Hausner,1993;WestcottHoffman,1999;KimChavas,2002),但同 时也会对市场造成干预与扭曲。随后,美欧等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政策由价格支持向直接补贴转变,进而减少对市场的扭曲作用(BaffesMeerman,1998;OECD,2009;FAO,2011)。 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也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就农业补贴政策是否取得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预期效果,许多人各持己见。基于宏观数据或利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一些学者模拟了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业收入的影响,认为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明显的正面影响(周应恒,2009;Yu和Jensen,2010)。吴连翠和蔡红辉(2010)运用嵌入补贴政策的农户决策行为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粮食补贴政策能够显著增加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王欧和杨进(2014)利用2011和2012年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指出农业补贴在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资本投入的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贫困地区的影响更大。方松海和王为农(2009)认为,农业补贴政策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普遍受到农户的欢迎,存在边际激励的效果。 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补贴政策对提高粮食产量没有起到激励作用(Gale等,2005;杜辉等,2010),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和经济效益的低下,不能改善经济整体福利状况(高峰等,2004)。钟春平、陈三攀等(2013)通过顺序逻辑模型,发现农业补贴政策对生产的激励效应很小,且总产出增加的原因不是耕地面积增加,而是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农业补贴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农业收入难以跟上成本增长的速度(曹帅等,2012;钟春平、陈三攀等,2013)。曾福生和戴鹏(2011)指出,粮食价格保护政策短期内可使粮农增收、粮食增产,但长期会压缩粮农收入空间,减少粮食总产量。方松海和王为农(2009)认为在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发展的过程中,补贴作用未充分显现,保证农产品供给稳步增加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难以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公共成本无法降低,这与全世文和于晓华(2016)、吴连翠和蔡红辉(2010)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还有一些研究基于局部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表明由于受到补贴水平的限制,补贴政策对提高种粮收益的作用较小(李鹏和谭向勇,2006)。
参考文献: [1]耿仲钟.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2]方松海,王为农.成本快速上升背景下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2009(09)91-108. [3]王欧,杨进.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05)20-28. [4]吴连翠,蔡红辉.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0,29(06)68-73. [5]周应恒,赵文,张晓敏.近期中国主要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评估[J].农业经济问题, 2009,30(05)4-11 110. |
[6]方松海,王为农.成本快速上升背景下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 2009(09)91-108. [7]杜辉,张美文,陈池波.中国新农业补贴制度的困惑与出路六年实践的理性反思[J].中国软科学,2010(07)1-7 35. [8]李鹏,谭向勇.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净收益的影响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06(01)44-48. [9]高峰,王学真,羊文辉.农业投入品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08)49-52 80. [10]曹帅,林海,曹慧.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 2012,9(04)55-63 125. [11]全世文,于晓华.中国农业政策体系及其国际竞争力[J].改革,2016(11)130-138. [12]曾福生,戴鹏.粮食价格保护政策增收增产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03)11-17. [13]钟春平,陈三攀,徐长生.结构变迁、要素相对价格及农户行为——农业补贴的理论模型与微观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05)167-180. [14] Gale, H. F. , Byran, L.Tuan, F.C.(2005). China’s New Farm Subsidies, USDA-ERS WRS-05-01.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759444
[15] Yu WushengHans G. Jensen, 2010.China’s Agricultural Policy Transition Impacts of Recent RefmsFutureScenar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61, 343~368
[16] Gallagher, P.,1978,“The Effectiveness of Price Suppt Policy——SomeEvidence f U.S.Cn Acreage Response”,Agricultural EconomicsResearch,30(4)8-14.
[17] von Witzke,H., U.Hausner,1993,“A PublicChoice Analysis of U.S.Producer Price Suppt in WheatCnImplicationsf Agricultural TradePolicy”,Staff Paper(18),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pplied Economics,College of Agriculture,University ofMinnesota,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518037.
[18] Westcott, P., L.Hoffman,1999“PriceDetermination f CnWheatThe Role of Market FactsGovernmentPrograms”,Technical Bulletin,No.1878,MarketTrade EconomicsDivision,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ttp//usda.mannlib.cnell.edu/usda/ers/cnwheatprices/tb1878.pdf.
[19] Kim,K., J.P.Chavas,2002,“A Dynamic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a Price Suppt Program on Price Dynamics Price Volatility”,Journal of AgriculturalResource Economics,27(2)495-514.
[20] FAO,2011,“The 2007-08 Rice PriceCrisis”,FAO - EconomicSocial Perspectives, http//www.fao.g/economic/es-policybriefs/briefs-detail/en/?no_cache1uid50498.
[21] Baffes,J., J.Meerman,1998“From Pricesto Incomes Agricultural Subsidization without Protection?”, Wld BankResearch Observer,13(2)191-211.
[22] OECD,2009,“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Moniting Evaluation 2009”,OECDPublishing,http//www.oecd.g/tad/agricultural-policies/moniting--evaluation.htm.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三、研究目标 本文研究的总目标为,在对我国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通过CHFS数据库2011和2013年的调研数据,选用合适可行的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基于农业补贴整的的目的,评价该项补贴政策的政策效果,评估政策对粮食生产和农户收益的影响,从而为政府部门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建议。 论文研究的具体目标为: (1)梳理我国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总结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征; (2)总结我国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 (3)围绕政策的目标评价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的政策效果,包括政策实施对粮食生产、农户收益的影响; (4)提出优化和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思路建议。
四、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发展历程,并指出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研究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研究,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模型的设定;第四部分是数据来源、变量说明和描述性统计;第五部分是结果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根据已有研究内容,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1) 回顾、梳理与总结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进程与特征; (2)通过对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和农户收益的影响,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五、研究方法 (1)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利用宏观统计资料和CHFS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数据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如农户基本特征(就业、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占比、家庭成员劳动供给数等);经济状况(农业生产的总成本、毛收入、补贴金 |
额等);主观态度(是否为风险规避型农户等)。 (1) 计量模型分析法 利用CHFS数据库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STATA计量软件,采用CHFS在2011和2013年全国范围内的调研数据,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农户收益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不随时间变化的非观测个体的异质性导致的内生性问题
数据来源说明: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于西南财经大学2011和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该调查采用三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PPS)的抽样方法,通过科学抽样,采用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CAPI)等现代调查技术和调查管理手段,收集中国家庭金融微观信息。2011年第一轮调查样本分布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庭金融微观信息。2011年第一轮调查样本分布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个县(区、县级市),320个村(居)委会,样本规模为8438户。2013年CHFS样本覆盖了全国29个省、262个县(区、县级市)、1048个社区(村),共包28000多户家庭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保险与保障,家庭人口特征及就业等信息的大型微观数据。CHFS项目采用了多项措施控制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数据代表性好、质量高。
六、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绘制如下图所示:
七、可行性分析 (1)项目设计科学,调查方案明确,能确保项目有效完成 本研究聚焦于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意愿的影响分析,研究内容针对性强,计划明确。本研究所选用的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完备、样本量大、变量全面、可靠性强,有利于本研究的实地分析。 本项目中,首先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梳理并总结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其次,对CHFS数据库的变量和数据进行筛选与整理;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2)研究人具有较强的科研素养,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本人参与过多次实地调研,通过整理文献、搜集数据,撰写过研究报告,而且专业基础扎实,能大量快速阅读英文文献,掌握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保障。 |
4. 研究创新点
八、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文对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背景、政策实施、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丰富了关于我国对于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成果,对粮食生产、农户收益的探讨也为今后该政策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可能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有的对于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研究数据大多来源于局部调研的截面数据,因此难免出现遗漏变量而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拟打算使用CHFS数据库中2011和2013年的全国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不随时间变化的非观测个体的异质性导致的内生性问题。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九、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9年 | ||||||
| Feb | Mar | Apr | May |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1.充实理论知识,整理文献综述,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形成大体认识,完成开题报告;
2.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回归的尝试,完成中期检查的环节;
3.根据模型回归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探究关键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现有补贴政策中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相关建议,完成论文的草稿;
4.在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之后,发现论文仍有哪些可以提升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形成论文定稿并准备答辩。
5.根据答辩组老师们的建议,再次完善论文,形成终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