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食疗功效,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之一。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许多优良的食品性能,包括溶解性、分散性、凝胶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起泡性、成膜性等,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可广泛应用于肉制品、饮料、糕点、面包、糖果等各种食品加工中。大豆分离蛋白还可应用于饮料、营养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行业中,对提高食品品质,增加营养,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心脏和脑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存在形式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沉降指数的分类法。大豆蛋白质经高速离心后,按照离心沉降指数分为2S、7S、11 S、15S共4级,其中7S和11S为主要成分,约占总蛋白的70%,它们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另一种是根据免疫学特性的分类法。可以分为a一浓缩球蛋白(约占15%)、13一浓缩球蛋白(约占28%)、^y一浓缩球蛋白(约占3%)、可溶性球蛋白(约占40%)4类。
构建不同品种大豆蛋白的指纹图谱,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比较各不同样本的指纹图谱,通过比较分析来反映样品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分差异,反映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内在质量的差别,为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分析大豆蛋白的品种和成分差异的关系。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实验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所取样本进行测定,构建大豆分离蛋白的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分析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分差异,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的不同品种与成分差异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豆分离蛋白(SPI)开发研究和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50年代就研究出大豆分离蛋白,60年代开始生产,直到70年代其生产技术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国际分离蛋白市场基本由美国垄断和控制。另外,日本、德国、巴西等国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我国70年代开始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及应用技术,80年代初开始生产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质量的核心指标是其功能性质,如分散性、溶解性、乳化性、凝胶性、保水性、吸油性等,所以,不同产品对原料有不同的要求。美国的杜邦,日本的不二总是能不断推陈出新,丰富的大豆蛋白产品以其优越的性能,引领国际市场的消费走向。纵观我国的大豆蛋白企业无论是生产商数量还是大豆蛋白的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但大多生产企业仍然只有生产凝胶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国产大豆蛋白基本上是肉制品用凝胶型大豆蛋白;近 20 年来,保健、方便、休闲食品快速兴起,需求膨胀,大豆分离蛋白以其优越的功能性质赋予食品健康概念的同时,满足了食品加工对原料特性选择性要求,被广泛地应用到上述食品领域中。美国舒莱公司、日本不二公司提供了品类丰富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不同型号的产品强调各自的功能特性,很好地满足了附加值更高的保健、休闲、方便食品对14原料特定的要求。并迅速占领相关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厂家可以拿出手的仅仅是肉制品用凝胶型产品,没有更多的产品参与竞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2月: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或调整选题;
2.2022年1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2022年2-3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5. 参考文献
[1]雷淑芳,晁芳芳,张雪苍.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粮食加工2004(4):53-56.
[2]Cornish SM, Wood CM, L#8217;Abb MR, et al. Sex and age specific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dietary soya protein isolateand isoflavones in rats[J].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11,106(5):683-637.
[3]金讯.大豆蛋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J].中国油脂,2006(10):8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