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减少碳排放是改善气候问题的关键一步,与许多行业息息相关。
我国作为全世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生鲜肉类产品在我国农业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采用的冷链技术能够保证生鲜肉类产品在加工、储存和运输配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新鲜性,然而在冷链过程中加强对温度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CO2的排放。
有关的气候科学家警告称,至2050年全球CO2排放水平相较于2000年需减少85%,否则全球气温的升高将给生态系统带来难以估计的影响[1]。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 研究内容:
本选题基于可持续发展思路,针对生鲜肉类产品流通的特殊性,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生鲜肉类供应链的作业环节以及在不同流通模式下的作业差异,建立供应链各环节碳排放模型,探讨肉类食品供应链的碳排放问题。
(二)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碳排放问题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Peters[7]认为测算某特定系统产生的碳排放时,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尺度采用相应方法,同时要考虑成本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刘广海等[8]将碳排放引入到冷链物流的流通环节,构建了考虑碳排放及成本的目标函数,并进行香蕉全程冷链分析,结果发现碳税和腐损率对系统总成本和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Mogensen等[9]研究了丹麦牛肉从生产到屠宰加工阶段的环境绩效,发现生产环节产生的碳排放最多,而屠宰阶段对动物副产品的回收足以抵消屠宰过程的碳排放。Saunders等[10]研究了新西兰饲养场的绵羊运送到英国的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发现远洋运输环节比在英国本土养殖环节绵羊所产生的碳排放更少。James等[11]研究了食品供应链不同环节的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其研究重点是对食品冷链和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许茹楠等[12]研究了果蔬冷链的碳排放问题,发现运输、冷藏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并从燃料、制冷设备等的使用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廖晶等[13]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及投入产出法构建了双渠道流通模式下荔枝全程冷链的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发现运输环节是整条链产生碳排放最多的环节,且全程冷链下的碳排放总量与系统总成本均比断链的情况下低。胡百灵等[14]对我国2007-2016年果蔬冷链物流的生产、配送及仓储环节进行碳排放测算,发现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碳排放逐年增加,并从征收碳税和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角度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碳减排方案。食品源头追溯体系也可以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网络构建食品信息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加强食品销售的监督与管理,也能够起到食品销售环节的震慑作用。
已有研究对生鲜农产品领域的碳排放多是针对畜牧产品的某一特定环节及果蔬冷链流通环节展开的研究,对生鲜肉食品供应链系统的碳排放的研究较少[15]。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16;2022年12月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与论题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明确论文所针对的问题,总结并提炼出提纲,完成开题报告并制定论文框架。
5. 参考文献
[1]黄文秀. 国外产品碳足迹评价的发展[J].创新科技,2012(5): 12-13. DOI:10.19345/j.cnki.1671-0037.2012.05.014.
[2]王向荣.我国肉类进出口贸易“十三五”呈四大方向[N].中国食品报,2016-03-2900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